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入党申请 > 内容

心理学与社会工作的本质区别及其对构建中国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启示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7-12 04:06:03     阅读:

〔摘要〕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既使中国精神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灾后心理救援成为重大社会政策议题,又使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社会服务体系与实务模式建设成为当务之急,还使心理学与社会工作的区别成为重大的政策议题。本文从不同层面,全面、系统地区分了心理学与社会工作的本质差异,为灾后社会重建和中国特色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制度框架设计、服务体系与实务模式的建设奠定了理论和学科基础。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中国应优先发展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科学定位心理学服务层次。

〔关键词〕 汶川地震;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救援;社会工作;精神健康社工实务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0)03-0014-07

〔基金项目〕(注:卫生部'精神卫生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制度和模式研究“(09JZD0026))

〔作者单位〕(注:刘继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 100191;

孔灵芝,严 俊,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北京 100000。)

一、5.12汶川地震与灾后心理救援体系建设议题

2008年5月 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是当代中国和世界历史上具有多种特别重要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标志性事件,它所带来的全球性、全国性和综合性社会影响逐渐显露出来。首先,汶川特大地震催生中国社会重建制度,尤其是恢复重建奇迹和中国特色社会重建模式,凸显中国制度优势,表明政府科学发展、科学民主执政和回应社会需要的快速反应能力。〔1〕2008年 6月4日国务院第11次常务会议通过《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是典型例证。〔2〕其次,汶川特大地震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创造广泛社会政治动员、维护公共安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拉动内需为主的经济发展战略,以改善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为一体的中国重建模式。第三,汶川特大地震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社会影响最广、最大、最深,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汶川地震首次使中国精神健康问题的性质,由生物医学问题转为'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问题。中国人的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中国重大灾难性事件心理救援服务体系'浮出水面“〔3〕,精神心理健康,尤其是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组成的现代三维健康观形成,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救援、危机干预、社会工作、精神心理健康等概念迅速流行〔4〕。第四,汶川特大地震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尤其是'井喷式爆发“的心理干预、心理救援,导...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心理学与社会工作的本质区别及其对构建中国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心理学与社会工作的本质区别及其对构建中国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启示.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