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脱贫攻坚 > 内容

生活化治理:脱贫户贫困陷阱干预的理论范式及实践路径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3-02-18 15:05:09     阅读:

刘 建, 江水法

(江西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中国社会正式步入后脱贫时代,农村反贫困事业进入新阶段。然而,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仍有200万的脱贫人口存在返贫风险,有近300万的边缘人群陷入贫困的风险较高。[1]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打破贫困陷阱的恶性循环,就成为后脱贫时代农村反贫困的重要课题。

'贫困陷阱“是指处于贫困状态的个体、家庭和群体无法打破贫困再生产的情境,他们的日常生活一直处于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2]贫困陷阱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的研究,即由于生活资料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效益被人口增长所抵消,人均生活水平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3](P.7)随后,贫困陷阱成为经济学重点关注的领域,形成了'贫困的恶性循环“等理论范式[4](PP.35~47),相关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随着贫困陷阱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步形成了文化贫困[5]、可行能力[6](P.63)和脆弱性[7](P.43)等研究视角,贫困陷阱理论成为解释反贫困悖论的重要范式。

随着后脱贫时代的来临,贫困陷阱再次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在中国独特的制度、历史、个体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当前乡村社会并未发生贫困陷阱[8],但特定地区和人群陷入贫困陷阱的风险仍然较高。特别是由于在国家'输血式“扶贫模式下脱贫户存在体制性依赖[9],一些脱贫户传统的家庭生产方式与货币化经济体系之间不匹配[10],一些地区存在主体性、经济性和空间性等多元叠加的返贫风险[11],脱贫户的日常生计处于一种非常脆弱或不稳定的状态[12],部分脱贫户很容易陷入新贫困陷阱。为了有效预防贫困陷阱的生成,学者们认为应当加快建立以防贫为主的贫困治理体系[13],以人力资本建设提升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14],加强返贫风险的控制策略建设[15],建立健全主体、供体及载体均衡有效的返贫治理模式[16],探索阻断返贫的整体性治理路径[17]。

现有研究对贫困陷阱的干预提供了较好的理论范式,但仍然延续了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国家干预思维,主要从国家与社会关系这一宏大视野进行'知识体系“的输入,忽视了日常生活的微观视角。正如阿比吉特>班纳吉等人所指出的,我们必须抛弃对穷人的内在偏见,不应当将其刻画成负面的形象,而应当从他们的日常生活出发,了解他们日常生活的复杂性,这样才能转换贫困研究的视角。[18...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生活化治理:脱贫户贫困陷阱干预的理论范式及实践路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生活化治理:脱贫户贫困陷阱干预的理论范式及实践路径.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