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主题教育 > 内容

内江糖业发展历程与甜文化的传承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2-05 04:15:56     阅读:


  摘 要:内江素有'甜城“之称,这是因为内江的制糖工业曾是中国近代制糖行业的翘楚,其糖业文明是近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变迁,甜城已不再'甜“,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以时间为线索,梳理昔日让内江人引以为傲的的蔗糖种植、制糖、糖贸易的辉煌历史,来探究内江甜文化如何传承。
  关键词:内江糖业;发展;甜文化;传承
  '甜城“作为内江的别称,早已载入《辞海》,《辞海》'内江“词条:市名。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沱江中游。有'甜城“之称,特产蜜饯。[1](P1647)《辞海》对'甜城“的载入,充分说明了内江糖业之前在四川乃至全国糖业中的重要地位。从'三里一糖坊,五里一漏棚“到机械制糖,工艺在变,但内江的甜城地位并无衰减,内江的甜文化随着内江糖业的发展在内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市场经济的到来冲击着没跟上时代的内江糖业,内江甜文化也随着载体的慢慢消逝而充满危机。笔者从梳理内江糖业的发展来重新审视内江甜文化的传承。
  一、内江糖业的发展历程
  四川种植甘蔗历史悠久,唐宋时期已有甘蔗种植和制糖的记录。宋初成书的《太平寰宇记》中资州(今资中一带)土产记载:麸金,高良姜,甘蔗,[2](P1540)也印证了内江植蔗历史悠久。内江糖业的发展应该在清朝中期以后,据传是清康熙十年(1671年),有福建丁周人,名曾达一,来内江经商贩卖珠宝,九月见菊花开放,深以为此地气候与其故乡略同,因其植蔗之心,越数年曾君贸易获厚利,欲于此久居,遂借返里迎亲之际,顺便输入福建蔗种,嗣后年复一年,造成现今之繁荣。[3](P7)曾氏一族在内江县龙门乡梁家坝定居下来,又从福建引入制糖工具和技术工人,在其定居处设立糖房,内江的糖业由此开始发展。[4](P3)民国时,内江主要商业是糖类及其副产品的运销,内江的金融就是糖业金融。内江经济的兴衰,就系于蔗糖业之兴衰。[5](P117)可见蔗糖对内江的巨大影响。笔者从甘蔗种植、制糖、蔗糖贸易三个方面梳理内江糖业的发展历程。
  二、甘蔗种植
  说到甜城和糖业,要先说产糖原料即甘蔗。内江则是四川种甘蔗较早、面积最多、也是最负盛名的地区,内江地处四川沱江流域,气候与土壤虽不如热带地区为佳,但整体而言仍适合甘蔗生长。内江甘蔗种植在1911年达到了顶峰,'种植面积22.2万亩,产量达11亿9800万斤,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之八十左右。甘蔗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增多为内江及沱江流域...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内江糖业发展历程与甜文化的传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内江糖业发展历程与甜文化的传承.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