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对照材料 > 内容

蟾蜍及其民间文化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04 18:01:55     阅读:

中华蟾蛙之辨

蟾蜍在西北方言中的称谓有许多,如:"癞肚呱"、"癞呱呱"、"麻癞呱"、"癞呱"等,而在这些称谓里"麻癞呱"的叫法显得非常贴切,不管表意、状物还是摹声,都活灵活现。"癞"是状貌的,"癞"同"痢",又同"",指使头发脱落的癣,在这里是来表明蟾蜍的表征,而不是像有些说法那样随便,所谓"癞皮"的意思。"呱"作为摹声词十分准确。古籍中对蛙的叫声摹写作"呷呷","呷"与"嘎"音同,形容声音响亮,而今人把象声词"呱"硬是强加给青蛙,这显然不合适,如果仔细辨别青蛙与麻癞呱的声音,后者倒是沉闷、沙哑,且有些迟缓,却不响亮。"麻癞呱"的贴切还在于"麻"字,"麻"字在这里也没有概括蟾蜍外貌,形容其表皮的不平滑的意思,它完完全全是"癞蛤蟆"这个词组的中心词。比如"麻母鸡"一词,"麻"和"母"都是用来修饰"鸡"这个中心词的,是一个偏正结构。而"麻癞呱"则与之相反,是一个正补结构。汉语中,"蟆"同"麻","麻"在这里的作用及中心的位置不可置疑。而我们一直错乱了这一关系,同样错乱了这里的位置,就是说错把"癞"当作了中心词。由此,便有了"癞肚呱"、"癞呱呱"、"癞呱"等没有了中心词的叫法。而且这一错误赫然于正式的出版物中,并在语言环境中大量使用。一辞书记有的青海西宁方言俗语如下:

癞呱没膘,娃娃没腰。

癞肚瓜的尻子上插鸡毛--

麒麟不像麒麟,走兽不像走兽。

这种语言使用中的随意性在一些民族民间文化中比比皆是。比如青海土族的创世神话故事《金蛤蟆》,讲得是一位天神在汪洋大海上创造阳世,苦于没有支撑它的东西,最后用金蛤蟆的肚子作了阳世的土地。这个故事中的金蛤蟆一定是蟾蜍而决不是青蛙。藏族民间传说故事也多涉及到蛤蟆的题材,而称呼时一会儿叫"癞蛤蟆"一会儿叫"蛤蟆",同样也是蟾蛙难懂。汉族的一首儿歌还这样唱:

一二三四,

一个尕娃娃笑嘻嘻,

头顶个癞肚子,

不像人来不像啥,

一个麻癞呱过来了种庄稼。

同一首歌中两个提及蟾蜍的词却不相同,足见这种随意造成的混乱对于表述文化的消极影响。当我们力图为蟾蜍的俗名求其正确时,笔者以为首先应当从现代人对于蛙蟾崇拜的混乱中跳出,对于蟾蜍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

今人对于何为"蛙"何为"蟾"有时候的确犯糊涂,更有一些民间文化在传承过程中一会儿此一会儿彼,含糊其辞,以至讹传有加。就在我们的工具书中也是混淆事物,概念糊涂,种属不一。蟾蜍,亦称"癞蛤蟆"(见《辞海》),"癞"使得它其貌不扬,并且不招人喜欢,《现...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蟾蜍及其民间文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蟾蜍及其民间文化.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