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发言稿 > 内容

微生物学课程改革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9-21 04:04:46     阅读:

摘 要:微生物学是高校生物类专业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近几年,重庆三峡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对微生物学理论及实验课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并结合该门课程特点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生物学;课程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8-179-03

微生物学理论及实验课是高校生物类专业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对学习多门专业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命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对该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2009年以来,我们对微生物学理论和实验课进行了改革,主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并结合课程特点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改进传统方法,丰富教学模式

1.1 改革理论教学方法 作为地方高校,以往多数教师都是进行'填鸭式“教学,将大纲所要求的所有知识点传授给学生[1]。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短时间内学生可获得大量知识。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教学方法极易让学生陷入被动接受知识的窘境,最终使学生依赖心理增强,主动意识减弱,无法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2]。因此,我们在课堂上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了不同教学方法,将教学的重心从'教师教“转到了'学生学“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思维,锻炼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胆量。从学生综合反馈来看,效果良好。

比如:在微生物学理论课程教学上,我们根据教学的需要筛选典型的微生物种群进行讲解,再从不同微生物种群有不同的细胞结构和菌落特征引出多个相关问题,待学生掌握了基础理论后,再进一步教会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来判断从野外采集土样中可培养的微生物有哪些微生物种群。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多种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防治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在讲授病毒这一章时,我们以典型的艾滋病病毒做为典型病毒进行讲解,以AIDS病例的临床症状讲起,从而引出导致艾滋病的病原微生物是HIV。激起同学的学习兴趣后,提出以下问题:HIV的生物学特性是什么?其致病毒力如何?传播途径是什么?目前有哪些预防和治疗措施? 围绕以上几个问题,启发学生从艾滋病的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等方面去思考。具体思...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微生物学课程改革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微生物学课程改革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