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发言稿 > 内容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预防性抗血栓措施的效果评价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9-12 04:07:36     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预防性抗血栓措施及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12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于术后第1日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照组术后不采取预防性措施。比较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术后凝血功能指标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 PT、PLT和APT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8,P=0.008)。结论 术后及时给予预防性抗凝药物干预,有助于减少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预防性抗血栓;效果

所谓的深静脉血栓(DVT),指的是血液在深静脉内凝聚造成的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据有关报道,妇科肿瘤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已成为高发且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国内报道率为45%,其中盆腔肿瘤术后DVT发生率甚至占到妇科肿瘤手术DVT的72.7%[1]。严重的是,一旦栓子脱落后还可能会引起致命性的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2]。因此,对妇科恶性肿瘤手术DVT的预防十分关键,也一直是临床干预的重点。本研究探讨预防性抗血栓治疗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预防DVT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上患者均经組织病理学证实。排除静脉置管禁忌症、凝血功能障碍、周围血管下肢缺血以及合并严重脏器功能衰竭、精神性疾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年龄45~75岁,平均(66.24+2.24)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2.25+0.46)年;肿瘤类型:盆腔肿瘤28例,子宫内膜腺癌15例,阴道癌10例,输卵管癌4例,卵巢恶性肿瘤3例;对照组年龄46~75岁,平均(65.24+2.12)岁;病程8个月~5年,平均(2.16+0.37)年。肿瘤类型:盆腔肿瘤30例,子宫内膜腺癌14例,阴道癌9例,输卵管癌4例,卵巢恶性肿瘤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广泛性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等,均选择全麻方式。术后6h 可开始床上四肢活动。术后次日开始下床行走,由患者自行决定行走的幅度、持续时间等。期间护士或家属给予患者下肢按摩,并指导饮食、...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预防性抗血栓措施的效果评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预防性抗血栓措施的效果评价.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