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演讲稿 > 内容

走进社会主义(上)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3 15:07:31     阅读:

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多万群众聚集天安门广场,见证新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时刻。下午三时,职工代表把北京市完成公私合营的喜报呈送到毛主席的手里,北京市市长彭真郑重宣布:'我们的首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今天的人们或许会问,新中国成立都快七年了,北京怎么才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呢?这一问,就问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历史演变的大逻辑,即当时是按照什么'主义“来治国理政的?

理清这个历史的大逻辑,就要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层当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和追求说起。

搞社会主义是早晚的事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曾作过理论上的构想。他们认为,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个人自由的全面发展等,应该是社会主义的特征。但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都不是在他们设想的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出现的。苏联从1920年代开始的社会主义实践,在相当程度上给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比较理想的学习样本,这就是: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实现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政纲,并认为中国要确保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发展国民经济,实现繁荣富强,使劳动人民免遭剥削和贫困,只有社会主义才是唯一的出路。

那么,怎样才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呢?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明确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搞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通过搞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也就是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

很明显,实现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目標,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是实行与否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实行的问题。

新中国的成立,并不是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当时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国家,只是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

为什么没有在新中国成立时立即搞社会主义革命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现实国情不允许。新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济起点非常低,达不到搞社会主义的条件。

新中国成立前,全国范围内的农业基本上是以手工个体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拖拉机总数仅300”400台,劳动生产率极其低下。全国粮食平均亩产量仅为127斤,人均占有粮食418斤。

从当时工业主要产品和产量来看,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更大。1949年以前,中国生铁的最高历史产量为180.1万吨,尚不足美国1890年产量的1/5,不足英国1890年产量的1/4...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走进社会主义(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走进社会主义(上).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