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读后感 > 内容

新中国八次课改的现实启示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12-21 15:04:23     阅读:

新中国成立后的八次广义上的课程改革,若按照谢翌等学者建构的课程改革判断标志””文本层面,有无颁布'新的“大纲(标准);实践层面,新的课程有无进入实践并对学生、教师和学校文化产生影响。据此认为只有以1953年、1963年、1978年、1992年、2001年为起点的五次改革可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改革“。

每一次课改都与当时的社会变化发展、政府的教育政策变化高度相关,而且每一次课改都是一个由中央政府主导、各级地方政府支持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过程。汪东、谢飞等学者认为,尽管'八次课改“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但是總体上始终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只不过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侧重:上世纪五十年代'重双基“,六七十年代'培养智力和能力“,八十年代'强调非智力因素“,九十年代至今则'注重主体性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可否认,除了文革浩劫,每一次课改都产生了重要积极的影响。1978年的课改,恢复了中小学正常课程设置;1986年和1992年的两次课程改革,使得我国中小学课程体系取得四个方面的进展:课程目标上,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课程结构上,初步打破单一学科性课程的局面;在课程管理模式和教材多样化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2001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可以说是我国建国后酝酿时间最长、投入资源最多、专家学者和一线中小学教师进入决策主体、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改革。这次改革就是为了与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趋势相一致,争取用滚动发展的模式,在课改的过程中清理我国课程教材体系长期以来存在的严重不足。

同时,也不能忽视,课改了那么多次,为什么有些问题依然存在?譬如'减负“,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课改都强调减轻学生负担,按理说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绝对不应该再重了,但残酷的现实让人汗颜。再譬如倡导素质教育已经20多年了,但这项浩大的社会工程至今如同挂在天边的月亮:观之不远,求之不得,以致每次都成为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重点,但是每次又都沦为难题。最近的第八次课改,号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引发教育领域很不正常的混乱,出现了亘古少见的教育怪状:同一教师(群体、个人),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又要进行'应试教育“;因高考、中考现实存在,必须进行'应试教育“,又要打倒'应试教育“。还有出现了许多'开始轰轰烈烈,后来不了了之“的课改现象,诸如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综合素质评价、档...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新中国八次课改的现实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新中国八次课改的现实启示.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