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读后感 > 内容

“中国梦”背景下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1 21:14:05     阅读: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为新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高校作为引领青年思想发展的航向标,有责任也有义务在教学过程以'中国梦“的基本精神作为新时期下教改工作的指导方向,从而使广大青年学生参与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中来。笔者作为一名高校语言学专业教师,在从事语义学、语用学及现代语言学等课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深切感受到以'中国梦“来统领教学方法的必要性、现实性与紧迫性,原有教学方法的变革势在必行。

习近平同志所言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包括中国经济实力的重新崛起,也蕴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回归。应用到语言学教学方面,这意味着要借鉴传统语言学研究成果。中国语言学研究始于儒家经典的注释,在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文字、音韵、训诂“为标志的独具特色的'小学“传统。其间,名人佳作辈出,成为世界语言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清代的'乾嘉学派“,使'小学“的研究达到了历史的顶峰,但随着鸦片战争的开始,'西学东渐“之风愈烈,西方语言学的研究理念、研究方法开始传入中国,马建忠所著《马氏文通》可视为其中的开山之作。进入二十世纪,结构主义的研究思路传入中国,在整个二十世纪,在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至今仍保持着重要的影响。高校现行的各个版本的《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等教材都深深地印有结构主义的痕迹。新世纪伊始,生成学派、认知学派等西方理论体系亦在国内传播开了,语言学理论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但是,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西方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以印欧语系为目标的,绝大多数语言学者并不通晓汉语。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语言现象所归纳出来的语言事实并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很多所谓的科学结论只能在某些语系中得以成立。比如,以结构主义为蓝本的现代汉语课程中的《绪论》一章中总要谈到语言的任意性问题,即语言的所指和能指之间既无相似性,又无相关性,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而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仅仅是记载语言中的声音。这种观点在印欧语系中是成立的,但放到汉语中却有很大的问题:当学生进入'文字“一章的学习时,会发现汉字中造字法的根本原则是取类比象,字形和字义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正所谓'见形知义“,汉字中字形和字义之间所存在的理据性关系对语言任意性这一论断造成了重大的挑战,也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茫...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中国梦”背景下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中国梦”背景下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