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观后感 > 内容

政党认同的中国特性与执政党认同的建构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3 15:06:02     阅读:

[摘要]政党认同是西方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政党认同兼具理性和非理性因素,其客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认同政党政治、认同某一政党制度和认同某一政党。政党认同的中国特性集中体现为两个方面:执政党认同和参政党认同;政党认同与政治制度认同、国家认同的紧密联系。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执政党的政党认同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战,执政党应从利益代表和政治参与两个方面来巩固执政党认同,建立政党与国家、社会、政府的适度分野,改善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强化权力的约束机制。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党认同;执政党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01-0006-05

政党认同(Party Identification)最早由美国学者坎贝尔在《美国的选民》中提出,其表述为'个体在其所处环境中对重要的群体目标的情感倾向“,就是选民'在心理上对某一政党的归属感或忠诚感“。这一概念是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选民为何要参与投票,认为选民的政党认同是一种长期的心理倾向,即选民选举行为的稳定程度。但此后,政党认同适用领域不断扩大,逐渐成为'40年来研究大众政治行为的中心理论“,无论在探讨政党与选民之间的关系、政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时,还是研究政党的组织形态时,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

一、政党认同的含义

从政党认同的本义而言,坎贝尔等人实际上认为它是选民的一种稳定的非理性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党认同已成为用社会学方法解释政治现象,以反对理性选择方法的典范。“然而,就是政党认同者的坚定支持者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对比主要是语词上或者说理论上的。在实践中,无论是政党认同理论、理性选择理论,还是解释选举行为的其他理论,都列出了两种影响投票决定的因素:对某一政党的长远发展倾向预测或依附和短期刺激(比如执政绩效、候选人的个人魅力和重点议题)。实质问题在于,如何区分上述两者,以及如何排除相互影响和投票影响而对其加以观测。实际上,透过政党认同在投票时的'非理性“看政党认同的形成与变迁,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面已经蕴涵了某种理性的因素。

再后来,政党认同应用的范围、含义越来越宽,理性的因素也越来越得以凸显。达尔德尔(H.Daalder)曾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西方'政党认同危机“作了如下概括:(1)从原则上否定政党,即一贯否认政党的合法地位,把政党看成是对于良善社会政治秩序的一种威胁;(2)不是从原则上否定政党,而是有选择地否定一...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政党认同的中国特性与执政党认同的建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政党认同的中国特性与执政党认同的建构.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