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观后感 > 内容

患病鲫病原的确定与药物治疗效果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3-16 06:52:34     阅读:


  摘 要:2017年7月,天津某鲫鱼养殖场发生病害,患病鲫主要症状为头部发黑,体表出血。为分析其病因,通过寄生虫检测、病毒检测、病原菌分离和鉴定、药物敏感性测定等方法对患病鱼及病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患病鱼体表和体内未发现大量寄生虫;未能检测到疱疹病毒II型阳性;但从肾脏和脾脏组织分离到大量细菌。经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该分离株对盐酸土霉素、盐酸四环素和氟苯尼考等3种药物较为敏感,选择盐酸土霉素作为治疗药物,按25.0 mg/kg鱼体重的用药量拌和在饲料中进行投喂,每天投喂1次,连续投喂5 d,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鲫;温和气单胞菌;药物敏感性;治疗
  鲫具有肉质鲜嫩,抗逆性强,适应集约化养殖等特点而深受养殖者喜爱,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2016年全国养殖产量达291.2万吨[1]。随着鲫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产量的稳步上升,各种病害的大规模暴发已经成为了鲫健康发展的制约因子。迄今为止,鲫的多种生物性病原被报道,包括病毒性病原鲤疱疹病毒I型(Cyprinid herpesvirus I,CyHV-I)和鲤疱疹病毒II型(Cyprinid herpesvirus II,CyHV-II)[2-4];细菌性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苏伯利亚气单胞菌等[3-5];以及车轮虫、孢子虫等寄生虫病原和真菌性病原[6-8]。病原的多样化给鲫病害的防治带来困难,特别少数不同的病原引起鲫的发病症状极为相似,例如气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症和鲤疱疹病毒II型引起的鲫疱疹病毒病都能导致鲫体表出血[4,9],仅凭肉眼观察很难判断病原,给鲫疾病的诊治增加了难度。为了对疾病进行有效防控,在疾病发生后及时查找病原,筛选有效药物进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2017年7月上旬,天津武清地区某鲫鱼养殖池塘发生疾病,典型症状为头部发黑、体表出血、黏液增多、鳞片松动,该疾病发展速度快、死亡率高,给养殖者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尽快采取合理措施控制疾病的蔓延,作者等对病原进行了分析,开展了药敏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药物进行了野外治疗试验,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原菌的分离和寄生虫观察
  用75%酒精棉球反复擦拭病鱼体表后,在无菌条件下对病鱼进行解剖,用接种环分别从患病鱼的肾、肝、脾等组织取少量样品划线接种于LB平板和BHI平板,28 ℃培育48 h后,选取优势菌落进行纯化,直至获得纯培养JY-201705菌株后,将其保存、备用;同时,取患病鱼的鳍条、鳃、黏液...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患病鲫病原的确定与药物治疗效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患病鲫病原的确定与药物治疗效果.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