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自查报告 > 内容

选择与会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蕴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3 12:04:03     阅读:

[摘 要]从制度文化的视角看,社会现代化转型伴随着文化自觉,这是文化现代性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文化主体和客体会通重构、整合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双重文化意蕴,既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具体化,又代表了中国文化现代性的方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并中国化是中国近代历史对外来制度文化的必然选择,是中国思想文化合乎逻辑的发展。但是,文化传统的消极方面也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曲折坎坷,留下了思想文化的教训。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选择;创新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1X(2008)05-0566-07

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从制度文化的视角看,社会转型伴随着文化自觉,这是一个从同质到异质、从礼俗到法理、从神圣到祛魅、从迷信到理性的文化现代性过程。马克思主义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能够正确说明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又是一个博大精深、恢弘缜密的思想体系。随着'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声,马克思主义被介绍到中国,最终被中国人民所认同、接受,并与中国民族文化特点相结合,发展成为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又具有鲜明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现代思想理论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上下求索、百年梦寻的革命理论大成和精神归宿,是中西现代性文化合璧的结晶体。其实质是利用西方现代性文明的最高成果对中国民族文化传统进行汲取、借鉴与创造性转换,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文化主体和客体相互接受重构、整合创新的过程,它为东西方文化转换提供了中介,使马克思主义这一产生于西方文化背景中的理论融入了东方文化的精神智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化、通俗化、民族化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回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性的坎坷的历程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境遇,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文化资源,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促进新时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蕴。

一、文化传统和转换会通

马克思曾强调,他们的理论应用一切以时间地点情况为转移,必须考虑各国的制度、风俗、文化传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双重文化意蕴,是...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选择与会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选择与会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蕴.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