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整改措施 > 内容

杆状病毒ctl基因的进化分析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9-19 04:05:01     阅读: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苜蓿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芋螺毒素类似多肽(CTL)具有酚氧化酶抑制剂活性,在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为了揭示杆状病毒ctl基因的进化特点,对杆状病毒CTLs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杆状病毒CTLs可分为Ⅰ型、Ⅱ型,2种类型的CTLs都具有相同的二硫鍵骨架,但涉及昆虫酚氧化酶抑制剂活性的酪氨酸残基在2种类型CTLs中的数目、位置明显不同;另外,Ⅰ型CTLs、Ⅱ型CTLs的理化性质也存在明显差异,疏水性氨基酸平均含量分别为29.7%、21.3%,净电荷平均值分别为-3.56、+0.507,等电点平均值分别为3.86、7.32。由此推测,Ⅰ型CTLs、Ⅱ型CTLs在功能上可能存在着重要分化。

关键词:杆状病毒;ctl基因;分类;进化

中图分类号:Q7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09-0022-05

芋螺毒素(conotoxin)是由海洋软体动物芋螺分泌的一类用于自卫和捕食的活性多肽,一般由10~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富含半胱氨酸(C)。芋螺毒素能特异性地作用于钾、钠、钙等离子通道、细胞膜上的各种神经递质、激素的受体,从而干扰细胞或神经中的信号传递,在治疗慢性疼痛、急性疼痛、神经保护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根据保守的信号肽序列,芋螺毒素可分为A、M、O、I、P、S、T等超家族;进一步依据其半胱氨酸骨架及药理活性,又可分为α、μ、ω、δ、Ψ、σ、λ、κ、γ等家族[1]。

1992年,Eldridge等从苜蓿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nucleopolyhedrovirus,简称AcMNPV)中鉴定了1个基因,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序列与ω-芋螺毒素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且具有相同的二硫键骨架(C1”C2”C3C4”C5”C6),因此将其命名为类芋螺毒素基因(conotoxin-like,简称ctl)[2]。但Eldridge等通过体内、体外试验都未能证明杆状病毒ctl基因的任何功能[2-3]。曹青等发现,AcMNPV CTL不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微球菌等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还可对酚氧化酶起到抑制作用,能阻止昆虫血液的黑化[4-5]。本研究从GenBank数据库中收集已知的杆状病毒ctl基因,对其编码的CTLs进行较全面系统的进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杆状病毒ctl基因进行分类,以期为该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杆状病毒ctl基因的进化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杆状病毒ctl基因的进化分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