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季度工作总结 > 内容

控制细菌耐药性发展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9-10 04:04:57     阅读:

[关键词] 细菌耐药;抗生素;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c)-101-02

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一直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根据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资料,感染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第二位。尽管抗生素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和蔓延却严重影响和破坏着人类抗感染治疗。因此,细菌耐药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如何控制耐药的发生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已成为医疗工作的重点。

1抗生素使用及细菌耐药性监测现状

目前,耐药菌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革兰阴性杆菌等。虽然具体病原菌会因国家和地区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这些主要病原菌菌株已经普遍发展成为对两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多重耐药菌株。并且耐药菌可以在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传播,因此,建立地区、国家,乃至国际间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络,才能及时发现并控制耐药的传播[1]。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以来,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且随着细菌鉴定水平的提高,药敏实验方法逐步标准化,耐药性监测数据的管理也实现了网络化。然而在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在耐药性监测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耐药性监测工作还不能适应抗感染治疗的需要。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约有80%的住院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86%是医生根据经验给予抗菌药物治疗,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是医生用药习惯及治疗经验问题,更重要的是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总体还不能适应临床抗感染治疗的需要,主要表现以下四点:①病原学检验只强调结果的准确性而忽视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病原学检验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临床医生明确感染病原,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治愈感染患者。目前,从采集标本到得出临床结果一般需2~3天,有时更长。而这时患者病情已发生变化,其对患者已失去应有的价值。如果没有对标本质量进行控制,检验的是一份不合格的标本,更谈不上病原学检验的临床指导价值,甚至误导临床进行抗菌治疗,导致抗生素滥用。为了及时让临床了解病原菌检验情况,国内许多细菌学专家提出分级报告制度,G染色结果、培养、鉴定、ESBLs的初筛及确认结果等。很多医院引进了自动化细菌监测仪,通过仪器与医院信息系统联网可使临床医生在工作站随时掌握病原学检测情况,及时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最...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控制细菌耐药性发展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控制细菌耐药性发展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