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季度工作总结 > 内容

我国乳品质量安全危机对策研究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1-27 04:05:06     阅读:


  摘要:乳品质量安全与乳业高速发展背道而驰,质量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严重伤害了消费者购买信心,制约了我国乳业的健康发展。针对我国乳品质量安全危机事件,分析乳品质量安全危机成因,结合我国制度背景,从转变企业观念、注重奶源建设、优化产业链、完善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促进乳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乳品;质量安全危机;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3-0204-01
  2001年天津学生乳中毒事件、2003年海城豆奶事件、2004年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2005年光明乳业回收奶事件、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等一系列乳品质量安全事件不断向乳业敲着警钟,尤其是'三聚氰胺“事件更是使乳业陷入公众的声讨困境。此类乳品质量安全事件对于消费者是一场噩梦,同时也给乳品企业造成严重亏损。2011年,伊利、蒙牛、光明陆续披露了半年报,伊利净利润翻番,蒙牛净利润增幅创近三年最高记录,光明同比增长20%。市场似乎总是很健忘,危机阴影总是很快散去,乳业很快便走上复苏之路。然而,2011年爆发的蒙牛'致癌门“事件却再次打破这种复苏之势,使乳业再次陷入安全危机的深渊。
  为何我国乳业会卷入这连续不断的风波之中,乳品安全事故此起彼伏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其根源究竟应归于何处?我国乳业要如何度过这场危机,其未来的希望又将在哪里升起?
  1我国乳品质量安全危机成因
  1.1市场抢夺战日趋激烈,因销量忘质量
  我国作为世界乳品消费大国和第三大原奶生产国,乳品进口量一直大于出口量,贸易逆差严重。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国内乳品企业积极寻找出路,企图探索迅速提高生产能力的捷径,逐渐以数量式养殖方式为主,盲目引进奶源,以期占据更多市场份额。企业一味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甚至直接选择以牺牲质量来换取数量的增长,在利益最大化驱动下,打着价廉物美的旗号,蓄意销售没有质量保证的乳品,欺骗消费者。当乳品失去其基本属性与基本价值流入市场,使乳业陷入恶性竞争循环,到一定程度便产生质量安全问题。
  1.2乳品产业链收益不配比,见利忘质
  乳品产业链上下游成本与收益不配比,在利益驱动下,企业不惜以次充好而产生质量安全事件。乳品产业链上游的奶牛养殖、原奶收购要花费近60%的投入才能换取仅40%的利润,而下游的最终产品营销只用投入0.5%就能获取最大利润。在这种成本与收益极不一致的情况下,产业链上游的奶源...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我国乳品质量安全危机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我国乳品质量安全危机对策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