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月工作总结 > 内容

武汉地区黄瓜靶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8-06 04:31:09     阅读: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2011年7月在武汉黄陂发现黄瓜靶斑病,对病样进行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并对病原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武汉地区黄瓜靶斑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这是多主棒孢霉在武汉引起黄瓜靶斑病的首次报道。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光照有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宜pH值为6~9;病原菌能够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麦芽糖利用效果最好,氮源以硝酸钾利用效果最好。

关键词:黄瓜;靶斑病;多主棒孢霉;生物学特性

黄瓜靶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又名黄瓜褐斑病,在我国辽宁[1,2]、河南、河北、山东、宁夏、甘肃、江苏、上海、广东等地黄瓜上发生严重[3~10]。2011年7月首次在武汉栽培黄瓜上发现有类似靶斑病的症状,2011-2014年武汉各露地蔬菜和设施蔬菜均发现有靶斑病为害。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以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明确武汉地区导致该病害发生的病原菌种类及该病原菌对不同理化环境和营养条件的需求,以期对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进行有效探索。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样采集及症状观察

2011-2014年在武汉黄陂、蔡甸等蔬菜基地黄瓜上发现有疑似靶斑病症状,观察记录症状并拍照。

1.2 病样的分离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11]:取病斑典型的新鲜叶片,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切取病健交界处的组织,先用0.1%升汞消毒1~2 min,再用75%酒精消毒1 min左右,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每次1 min。消毒完成后,吸干组织表面水分,再将可能被杀死的组织剪去,剪成小块,每皿3~5块,接在PDA平板上,置于25℃恒温箱中培养。菌落形成后,选典型菌落转接3次,进行纯化,4℃保存备用。

1.3 致病性测定

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将菌株在PDA上暗培养,待产孢后在培养皿中加无菌水,再用干净玻片刮取孢子,4层纱布过滤制成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03~104个/mL。取生长良好、长出2片真叶的健康黄瓜苗,用上述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到黄瓜叶片,接种后保湿24 h,观察记录发病情况,发病后再从发病部位取样进行再分离,以确定是否为致病菌。

1.4 病原菌...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武汉地区黄瓜靶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武汉地区黄瓜靶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