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月工作总结 > 内容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10-20 04:08:12     阅读:

摘要: 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已成为各种髋部疾患的最终治疗手段,但TH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却成为临床上一项棘手问题,处理不当可能继发致命的肺血栓栓塞症。本文对DVT发病机制及预防与护理进行经验总结,对护理人员掌握DVT的发生机制及高危因素,实施健康教育,监督指导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准确及时发现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临床症状,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护理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管腔,从而导致静脉回流障碍[1]。由于可继发致命性肺栓塞(PE)和远期下肢静脉功能障碍,已公认是一种严重的外科并发症。吕厚山等对未经预防性治疗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上行静脉造影结果表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总发生率为47.1%,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率为40.0%[2]。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引起致命性PE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如何预防DVT减少病死率是骨科治疗护理关注的问题。增强对DVT的认识,了解和掌握DVT的护理预防方法,可有效降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DVT的发病机制

1.1静脉血液淤滞下肢静脉回流依赖正常的静脉瓣功能、骨骼肌收缩的泵作用和胸腔内的缓慢和淤滞时,局部凝血酶聚集,纤维蛋白活性下降,易导致局部血栓形成。髋关节严重病损多为高龄患者,术前活动量已明显减少甚至卧床,加之心肺及静脉瓣膜功能减退或器质性病变使下肢血流处于相对淤滞状态。有报道称THA后DVT的总发生率为40%-60%,可能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是由于手术中髓内压骤升,导致脂肪低进入静脉所致[3]。患者在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时还会因为制动、麻醉、止血带的使用等医源性因素进一步加重血液淤滞,从而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2]。

1.2静脉内膜损伤正常血管内膜是血小板凝集的生理屏障,当血管内膜损伤后,血小板变粘附其上,发生凝集,并释放生物活性物质,进一步加重血小板凝集,促进血栓形成。术中存在血管间接损伤的可能,如骨水泥的热损伤,感染性损伤,机械性损伤等[4]。

1.3血液高凝状态血液组成成分改变、血液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对于关节置换术患者,一方面手术应激可使血小板增高,粘附性增强,手术造成的失血、脱水可导致血液浓缩,血细胞相对增多;另一方面与患者的自身因素及合并疾病状态加高龄、肥胖、吸烟等有关,均可使机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

2髋关节置...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