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活动工作总结 > 内容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茎基腐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9-21 04:05:19     阅读:

摘要通过对甘肃中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茎基腐病开展全面调查和研究,初步掌握其侵害部位、发生症状、病原微生物优势种群,摸清病原物侵染循环和病害流行特点,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科学防治技术措施,以期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茎基腐病;危害症状;病原;发生规律;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1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204-02

玉米茎基腐病俗称玉米青枯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国大部分省、市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年份发病率在5%~10%之间,严重年份可达20%~30%,个别地区可高达50%~60%,减产25%,重者甚至绝收[1]。近年来,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至2010年仅定西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7.87万hm2,总产玉米49.63万t,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应用不但扩大了玉米产区,提高了玉米产量,而且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步伐,在带动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之而来的玉米茎基腐病却呈逐年加重趋势,到2010年全市发生2.82万hm2,占种植面积的 15.77 %,平均发病率13.40%,造成玉米减产 12.41万t。为此,2008”2010年笔者对以定西市为主的甘肃中部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茎基腐病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初步掌握了病原微生物优势种群及发生危害情况,摸清了病原物侵染循环和病害流行特点,并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科学防治措施。

1危害症状

运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的玉米,其茎基腐病的发病时间较露地提前,从苗期开始出现症状,到大喇叭口期症状加重,灌浆期至蜡熟期进入显症高峰期。前期玉米植株茎基节间产生纵向扩展的不规则状褐色病斑,随后向外逐渐扩大,向内逐渐缢缩。后期玉米植株茎秆内部空松,极易引起倒伏甚至折断,折断后可明显观察到茎秆自基部第1节开始腐烂,并向第2、3节扩展,有的甚至腐烂达第4节。叶片的症状与品种抗性关系密切,一般自下而上发展,抗性较强的逐渐黄枯,历期较长;感病的迅速枯死,呈灰绿色,历期较短。由于该病主要是由根部受害引起,在整个生育期病菌不断侵染植株根系,造成初生根和次生根表皮细胞脱落,髓部变空,进而引起腐烂,根毛减少,所以整个根部极易拔出。病害后期,雌穗苞叶明显干枯,穗轴柔软下垂,籽粒干秕。

2病原

经笔者多点采样后送甘肃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研究室进行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甘肃中部玉米茎腐病病原菌主要由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茎基腐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茎基腐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