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范文 > 内容

财产毁损行为的刑法评价问题的研究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19-12-29 16:19:24     阅读:


  摘 要 财产毁损行为,是财产犯罪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对财产犯罪的公平处理具有直接影响。随着我国现代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中对财产损坏的行为评价分析也更加明确。基于此,本文结合财产毁损行为的相关理论,对财产毁损行为刑法评价的对象、行为进行分析,为我国财产犯罪的处理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 财产毁损行为 刑法评价 法律 公平性
  作者简介:吴卫清,扬州大学法学院2017级法律硕士(法学),研究方向:刑法。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2.036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发展结构不断优化,法律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理论分支,与社会协调、公平的运作有着密切性关联。除了做好现代社会法律法规的逐步明确,也应引导现代社会法律结构发展,与社会制度管理相适应,全面协调法律结构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全面整合社会资源,提升社会发展的制度保障性。
  一、 财产毁损行为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 财产毁损行为定义
  当前,关于财产毁损行为的学术理论争议较大,主要包括物质损坏说、有形损坏说、以及效用损坏说。结合现代社会经济理论、法律依据等相关依据,将现代刑法财产管理的相关理论归纳为:财产毁损行为实质上,就是特殊财务在特定情形下,对物质本身价值定义的条件进行破坏,造成有形商品损坏或者实用价值的损毁,使物品的经济价值降低,已达到减少经济犯罪惩罚的目的。
  (二) 財产毁损行为的表现形式
  依据以上对财产毁损行为的理论定义来看,财产损坏行为可能出现在财产案件中任意一个环节,其包括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笔者将财产毁损行为的形式归纳为:
  其一,财产永久性损毁。所谓永久性损毁,就是指赋予经济价值的物品,彻底打破,或者使其价值降低。刑法中对于财产损毁行为,应以为'可被感官感知的肉体上的伤害、损坏或恶化“。举例来说,财产外观受损、变形等,都是财产毁损行为。一旦财产永久性损毁,将无法恢复到原有状态,其价值也就永远消失。
  其二,财产暂时性损毁。与财产永久性损毁相对应,是指犯罪嫌疑人为了避免刑法处罚,并未造成财产原有价值的损失,而是对财产实行暂时性隐匿、抛弃等行为。我国刑法中对财产毁损的隐匿、抛弃两种方式定义为'抛弃是指犯罪人员直接以丢弃财产,达到避免刑法处理的行为,而隐匿是指通过掩埋、隐藏的方式,逃避财产案件惩...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财产毁损行为的刑法评价问题的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财产毁损行为的刑法评价问题的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