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范文 > 内容

现象学视阈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施策略选择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3-31 06:57:19     阅读:


  摘 要: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目前我国各高校已经陆续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我国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回顾就业指导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就业指导课程的最终目标乃是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现象学和'存在现象学“课程理论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提供了颇具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程 现象学 存在经验课程 自传法
  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5-053-02
  
   一边听着就业指导课,一边抱着简历找工作,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尴尬很多大学生都经历过,而这恰恰是目前很多高校就业指导课的真实写照。因此,就业指导需要从'短期推销“行为转向贯穿整个大学的全过程,需要建立科学系统的体系,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有计划、分层次对大学生进行指导。要使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发挥最大效力,教育者必须站在一个旨在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的制高点上,而不仅仅是应付教育主管部门检查和敷衍学生的需要。
   就业指导(Career Guidance)是个舶来品,在20世纪初叶美国工业化迅速崛起的背景下诞生。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和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学徒制已不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在民主社会中教育要面向全民,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职业,进行有效的安置。美国职业指导的奠基者帕森斯在1909年出版了《职业选择》,书中提出明智的职业选择要考虑三个因素: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和人职匹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用'职业咨询“(Vocational Counseling)来阐述非指导性、以当事人为中心的理论与方法,赋予人自我成长的责任,关注人的发展潜能和自我选择的能力,尊重和支持人的自由发展的权利,得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心理学家的支持与推行。20世纪50年代一些职业指导专家在实践中体悟到单纯研究人职匹配是远远不够的,人们对职业的态度和要求并不是在面临就业时才有,职业选择不是一个临时性事件,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安妮.罗伊的理论假设是:人的早期发展经历与职业选择和职业适应有高度相关,一方面家庭养育方式和发展环境影响个体职业选择的类型;另一方面'无意识“的心理能量、需要的强度可以促进或阻碍职业水平的发展,但又受到智力发展和社会经济背景之影响。而金兹伯格进一步提出,人的职业发展是一个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一致的过程。三大理论派系虽然存在分歧与异质性,但非指示性学派并没有终结指示性学派,舒伯折衷...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现象学视阈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施策略选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现象学视阈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施策略选择.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