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季度工作计划 > 内容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控措施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9-18 04:04:49     阅读:

摘要:猪副嗜血杆菌病也称为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是由于感染猪副嗜血杆菌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病猪主要病变是纤维素性胸膜炎、心包炎、浆膜炎、关节炎等。2周龄至4月龄的青年猪都可感染,其中易感性和发病率最高的是5~8周龄仔猪;种公猪和母猪也能够感染,但往往呈隐性感染或者出现慢性跛行。近几年,随着中国养猪业不断朝规模化发展,该病呈现出快速流行的趋势,带来的危害更加严重。

关键词:猪;副嗜血杆菌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药物治疗;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5-0115-02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

猪副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具有多种形态,目前已确定超过15个的血清型,还有超过20%的分离株无法进行分型。不同血清型之间具有不同的致病力,其中毒力最强的是血清1、5、10、12、13、14型,猪感染后往往出现急性发病;中等毒力的是血清2、4、8、15型,猪感染后具有较低的病死率,但会表现出败血症状,生长发育缓慢;感染血清3、6、7、9、11型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一般来说,最为常见的是血清5、4、13型,超过70%。目前,血清4、5、12、13型是我国主要流行的菌株。

1.2 传播途径

母猪和育肥猪能够携带病菌,其在上呼吸道鼻腔内定植,正常猪群的血清流行率为85%,屠宰场中大约40%的猪能够分离得到细菌。在母猪接触仔猪时,即可通过鼻腔直接传播病菌,或者从老龄猪传播给小日龄猪。因此,该病主要是保育猪发生,但有时也可导致哺乳仔猪出现发病。

1.3 疾病诱发因素

猪场内种猪更新率较高时,后备猪一般具有较低的免疫力,产出的仔猪比较容易发生猪副嗜血杆菌病。另外,猪感染某些其他原发性病原微生物也可诱发该病,常见的是萎缩性鼻炎(造成鼻甲骨萎缩)、喘气病(造成纤毛上皮细胞萎缩)以及蓝耳病(病毒破坏肺泡巨噬细胞)。

猪场管理水平也与该病的发生紧密相关,如果不同日龄或者不同来源的猪群混养,保育猪群不断流动,都可诱发该病。猪断奶后發生应激一般也可引起发病,如饲养密度过大、温度不稳定以及穿堂风带来的应激。

2 临床症状

2.1 急性型

通常是膘情良好的猪易发,病猪体温明显升高,往往为40.5~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咳嗽增多,呼吸困难,常呈腹式呼吸,跗关节、腕关节发生肿大,用手触摸会发出尖叫,共济失调,颤抖,跛行,...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控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控措施.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