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季度工作计划 > 内容

互文性的语言学基础探析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4 12:10:38     阅读:

摘 要: 互文性理论作为一种文本理论,本质上是研究文本的形式和意义问题,是由后解构主义学者Kristeva(1966)所创立。在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因概念范围本身的宽泛性和研究视角的差异性,引起很多的误读和分歧。研究发现,从语言本体论的角度来看,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理论既具有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上的严谨性和系统性,又具有巴赫金文本理论的人类社会性和交际性,有着坚实的语言学理论基础。

关键词: 互文性 文本 能指 所指 系统

'Intertextuality“来自于拉丁语词汇'intertexto“,意思是纺织中的混合。'互文“(intertext)、'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原本是语义学、修辞学中的术语,后来成为西方解构主义的重要概念。一般来说,互文性被认为是指某一文本与它的前文本(pretext)之间的关系,是指文本的意义由其他的文本所构成,即文本作者将其他的文字借用和转译到创作之中,或者读者在阅读时参照其他的文本。该术语在1966年由后结构主义学者Julia Kristeva创造以来,多次被借用和转译。因该词所包含的范围太广,难以界定,尽管有不少语言学家、文学家、批评家对互文性进行过各种不同的探讨,该概念至今没有学界所公认的定义①。评论家Wiliam Irwin说:'对这个词的歧见之多,几乎和使用它的人数相当。从忠实地遵照 Kristeva的原意,到只是将它当作是‘引喻’和‘影响’的时髦说法。“[1](P228)然而,互文性概念正日益成为语篇学、修辞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等学科的核心概念,可以预期,互文语篇研究也正成为语言学科以及相关学科新的论域[2]。

互文性不仅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而且成为20世纪西方文论包括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石。现在已互文性日益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理论模式和研究方法。我们认为,学界的纷争主要源自于对概念本身的理解和理论的应用范围。一般来说,文艺和文化理论都具有一定的语言学基础,鉴于互文性理论的复杂性和跨学科性,本文拟对互文性的语言学理论基础进行探讨,以期对该理论进行概念上的解析。

一、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观

以索绪尔(Saussure)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的具体实体就是符号单位。在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理论中,符号是由所指(概念)和能指(音响形象)两个范畴所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如硬币的两面。'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3](P101...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互文性的语言学基础探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互文性的语言学基础探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