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月工作计划 > 内容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炎性因子的研究进展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2-23 04:05:56     阅读:

[摘要]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性因子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粥样斑块形成的开始、过程和最终破裂均有炎性因子的参与。炎性因子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测、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本文就近年来临床试验较多的炎性因子,如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髓过氧化物酶(MPO)、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等,对其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C-反应蛋白;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髓过氧化物酶;肿瘤坏死因子α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1-0157-05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指出,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人数的40%以上,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在农村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的比例为44.60%,在城市為42.51%,每5例死亡者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包括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肥胖、体力活动不足、不合理膳食、代谢综合征、大气污染等[1]。

近年来,生物标志物已成为心血管病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外研究表明,炎性细胞和炎性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阶段发挥了关键作用,包括动脉粥样化的形成和发展,不稳定性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及血管成形术后的再狭窄[2,3]。慢性炎症反应是心血管病的特征性表现,慢性感染可能会通过激活T细胞或者其他免疫应答影响现有的斑块,并导致斑块纤维帽的不稳定性[4]。临床中,通过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炎性因子,可评估健康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可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诊疗及病情发展的预测提供一定的依据。现就传统和新型的炎性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1 心血管炎性标志物

1.1 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当机体受到组织损伤、感染或者其他炎症刺激时,其血浆CRP水平明显升高[5]。Ishikawa THK等[6]的研究发现,CRP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其在斑块破裂、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再狭窄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Kamińska J等[7]对9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及健康人群的CRP水平进行检测,发现ACS患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RP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短期预后,也可用于长期风险评估。有报道...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炎性因子的研究进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炎性因子的研究进展.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