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班主任工作计划 > 内容

麻楝蛀斑螟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9-14 04:04:38     阅读:

摘要:麻楝蛀斑螟Hypsipyla robusta Moore是一种严重危害楝科树种的钻蛀性害虫。本文综述了对麻楝蛀斑螟的寄主植物、分布、危害特征、形态特征和生物生态学特征的研究结果,并从林业措施、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面概述了麻楝蛀斑螟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为今后深入研究麻楝蛀斑螟的防治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麻楝蛀斑螟;生物学特性;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763.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0886(2016)04-0029-05

麻楝蛀斑螟Hypsipyla robusta(Lepidoptera:Pyralidae),隶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分布广泛的、世界性的钻蛀害虫,尤以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危害严重。自从Entwistle 1967年记录该虫的地理分布以来,现已广泛分布于孟加拉国、越南、老挝、泰国、菲律宾、科特迪瓦和汤加等国。早在1979年,郭本森、顾茂彬等相继在我国云南等地对该虫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已分布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省,多年来我国红椿Toona ciliata、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等珍贵树种,因该虫危害毁不成林,被害率达100%,无法大面积推广种植,经济损失巨大。本文归纳总结了麻楝蛀斑螟的寄主植物、危害特征、生物生态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更好地科学防控麻楝蛀斑螟提供依据。

1.寄主植物和危害特征

麻楝蛀斑螟主要危害楝科植物,如大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phylla、非洲桃花心木Khaya senegalensis、非洲楝K.senegalensis、麻楝、红椿、香椿Toona sinensis等。这些寄主植物大多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应用广泛。红椿自然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地,是一种珍贵的濒危树种,其心材深红褐色,纹理通直,花纹美观,是建筑、家具和室内装饰的良材;其枝叶提取物具有抗癌、降血压、杀菌、抗病毒等重要药用价值,是一种尚未被开发利用的药用植物;树皮内的单宁,可以用来提制栲胶,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生态防护和园林绿化作用。

麻楝柱斑螟以幼虫蛀梢危害。刚孵化幼虫钻蛀嫩梢或顶芽,蛀食寄主植物的髓芯和茎组织,蛀食后造成茎内中空(称为蛀道),内部光滑无遗物,同时引起寄主植物在危害处产生透明胶状物。枝梢受害后变成褐色,慢慢枯萎死亡。该虫的危害不仅使寄主植物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而且常常导致造林失败,已成为红椿、麻楝、桃花心木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楝科树种推广应用的制约因子。以往研究发现,麻楝蛀斑螟的危害存在地理上的差异,...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麻楝蛀斑螟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麻楝蛀斑螟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