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班主任工作计划 > 内容

肠外瘘的最新研究进展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10-18 04:06:34     阅读:

【摘要】 肠外瘘是普外科腹部术后的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也是致死率最高的消化道瘘类型,其传统治疗方式为在充分引流基础上进行择期手术,但随着近年来关于肠外瘘的病理生理研究及认识的不断深入,其手术治疗方式有了很大转变,新的早期确定性手术成为可能。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肠外瘘病理生理及治疗方法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肠外瘘; 病理; 生理; 手术方法;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0-0153-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5.10.077

肠外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道与腹腔、皮肤之间存在的异常通道,肠内容物可通过此通道得以进入这些脏器或体外,从而导致严重后果,如感染、出血、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多脏器功能障碍等,其中感染、出血、营养不良是造成患者预后不良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肠外瘘多发生于腹部外科手术后,上世纪70年代之前其病死率高达50%~60%,虽然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治疗技术提高病死率有所下降,但仍徘徊在10%~20%[2]。因此,如何减少肠外瘘的发生及降低病死率,仍是目前外科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肠外瘘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1 肠外瘘病理生理及预后因素的新认识

上世纪70年代前人们将肠外瘘视为消化道急性穿孔,处理方式为盲目进行早期手术修补,但由于对该病病理生理该病认识不够而导致修补手术失败率在80%以上[3]。近年来随着不断深入研究发现肠外瘘病理生理进程完全不同于消化道病变引起的急性穿孔,肠外瘘发病早期仅表现为吻合口、修补处等部位出现小裂缝、肠液外渗或局部小脓肿,之后裂口不断增大、肠液大量外溢导致肠外瘘的发生,同时可伴有弥散性或局限性腹膜炎,在病变后期如得不到及时救治,局部炎症、感染进一步扩大,导致脓毒血症、内环境和代谢严重紊乱等并发症。对肠外瘘病理生理的重新认识对手术策略的制定、提高患者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肠外瘘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肠液从裂口大量溢出后引起患者大量失水和电解质流失,造成机体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2)并发腹腔内感染,可伴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高热等症状,严重时导致败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等致命性并发症;(3)大量蛋白质、消化酶的流失导致机体消化功能下降,导致营养不良而发生贫血、低蛋白血症等;(4)瘘口周围局部在溢出消化酶的作...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肠外瘘的最新研究进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肠外瘘的最新研究进展.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