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内容

大学生同伴群体文化的教育学思考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3-31 06:50:36     阅读:


  摘 要:大学生同伴群体文化虽作为一种亚文化存在和发展,但'某些亚文化完全可能成为组织中的强势文化“[1],其导向、监督、参考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们要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存在表现特征,并着重阐述其对教育学的启示与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同伴群体文化;教育
  
  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本身也是一个文化的复合体,有着制度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物质文化等文化类型。学生文化往往是作为学校亚文化的面貌出现与发展的,大学生同伴群体文化作为这种亚文化中的强劲势力,其导向、监督、参考作用往往规范与影响着人的发展,这种发展有积极与消极之分,而教育的核心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因此这种同伴群体文化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同伴群体概念及形成原因
  所谓同伴群体(peer group),是一个联合而成的群体,在这其中,学生交互作用并获得一个评价人的态度、价值和行为的参考性框架,它既包括参考性群体(reference group),也包括密切交往的群体(affinity group)。基于这一层面,我们可以说大学生同伴群体亚文化,是大学生同伴群体基于某一或某些共有的价值观念、态度、行为习惯等在不断的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强势的学生亚文化。
  大学生同伴群体文化作为高校主文化外的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的文化系统,常受到主文化的引导和辐射,从理论上讲,大学生亚文化被主文化同化的可能性较大,但在社会转型、文化多元的今天,大学生同伴群体文化的异质性得到加强。其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多元文化的冲突。当今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已发展成一个以多元化、分层化、复杂化和高度流动化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结构,改变了过去一元化的状况,打破了彼此孤立的社会文化状态,将人们置于多元的文化体系中,因此多元文化冲突越来越明显。多元文化使大学生思想更加活跃,敢于表达对社会、学校、社区、家庭的看法,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
  (2)社会经济、政治背景因素。具有同一或相似经济、政治背景的大学生往往有着共同的生活、学习经历,他们向往美好的生活,但限于条件仅仅是把这愿望说说而已,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往往能找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人生向往上往往能够结伴形成一个群体。
  (3)共同的学习目的或志向。这是我们主流文化所比较认同的一方面。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一部分群体...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大学生同伴群体文化的教育学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大学生同伴群体文化的教育学思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