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 内容

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路遥的小说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1 21:15:21     阅读:

摘 要:作家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一直被学界视为解读人生的一部力作,它犹如一幅波澜起伏的时代画卷,不仅展示了当时纷繁踏至的社会境况,更深入地揭示了生活的意义。本文试图从语言学的角度,对《人生》的叙述方式来进行解读,以期得到一些独特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人生》;语言学;言语;语言艺术

作者简介:张坤坤(1990-),男,河南商丘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當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03

一、前言

提及作家路遥,大多数读者第一时间会想到《平凡的世界》,这部力透纸背的百万字长篇小说,不仅赢得了数以万计的读者的青睐,还得到了官方话语的认可,斩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但是,在路遥研究中,很多研究者钟爱的却是其中篇小说《人生》,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学界一个公认的悖论。从众多当代文学史著作中,就可显现端倪,如洪子诚先生编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在正文对路遥只字未提,在附录(中国当代文学年表<1949”2000>)中也只是对路遥的去世和《人生》的发表寥寥几笔的陈述;著名学者陈思和在其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中也只是对《人生》进行了简单的评析,对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并未提及;王庆生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以及朱栋霖、丁帆等人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对路遥也鲜有提及。甚至有研究者对路遥有如此断言:'路遥在当代文学发展中的意义到《人生》就为止了,他在文学史上的位置更因其英年早逝而被圈定。“[1]

《人生》是路遥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最初发表在《收获》杂志1982年第3期,并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随后被著名导演吴天明拍摄成电影,在1984年上映,引起极大反响。小说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陕北高原'城乡交叉地带“的生活为时空背景,描述了一个农村青年知识分子的两段恋爱经历及对人生的思考。高考落榜的农村知识分子高加林,在乡里当了三年民办教师后,被同村四大队书记的儿子三星取代,回家做回农民。在高加林最失意的时候,高家村'二能人“刘立本的二女儿巧珍炽热的爱情使他重拾生活的勇气。后来,依靠从部队复员回乡的叔父的关系,他得到县城广播站的一份工作,在中学同学黄亚萍的大胆、热烈的追求下,高加林断绝了与巧珍的关系,试图与其结合。而后,由于黄亚萍未婚夫张克南母亲的举报,高加林很快被组织查出,...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路遥的小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路遥的小说.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