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 内容

抗生素的生产工艺的控制技术分析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2-04 04:22:15     阅读:


  摘 要:在临床中抗生素属于应用较多的一种感染药物,能够在低浓度条件下有效抑制各类影响功能的物质,本文从抗生素的生产工艺入手,接着阐述了抗生素的控制技术,最后总结了全文。
  关键词:抗生素;生产工艺;控制技术
  0 前言
  抗生素最早起源于英国,最早出现的抗生素为青霉素,由青霉菌与黄青霉菌产生,部分天然抗生素,通过应用化学方式能够研制出半合成的青霉素。青霉素制作工艺需要氨基酸、酶制剂、有机酸的辅助,在抗生素的生产中还需要强化技术控制。
  1 抗生素的生产工艺
  1.1 氨基酸
  我国在氨基酸生产中,使用的是发酵法生产。我国已经使用微生物发酵法替代面筋酸水解法工业生产谷氨酸。在其生产中只需要少量的氨基酸就能够实现光学拆分,可以获得最高效率的氨基酸。
  1.2 酶制剂
  我国的微生物酶制剂发酵工业最早起源于1965年,是在无锡开始投入生产。虽说当时生产的品种较少,但工业行业的收益却很多。随着1990年美国的食品药物监管局将酶制剂应用在工程菌中之后,大型的酶制剂在90年代中期融入了中国,并建立了很多控股、投资公司,销售产品总共分为3个等级,10个系列的产品。
  1.3 有机酸
  发酵法在其生产使用的有机酸主要包括:乳酸、衣康酸、柠檬酸、苹果酸等。
  1.4 生产流程
  一般情况下,生产抗生素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制备菌种、开展种子培养、预处理发酵液、分离代谢产物、纯化代谢产物、干燥、成品。
  2 抗生素的生产的控制技术
  2.1 生产工艺控制技术
  2.1.1 菌种法控制技术
  青霉素生產菌株一般为黄青霉,菌丝体的形态主要包括:球状菌、丝状菌等,在抗生素制作的发酵过程中,黄青霉素的生长发育主要分为:分生袍子Ⅰ期、繁殖菌丝,原生质碱性还较强。在个别的自溶细胞VI期,原生质的碱性较弱,其中的脂肪粒也会随之消失。Ⅳ-Ⅴ期属于青霉素的分泌期,此阶段会产生大量的青霉素。
  2.1.2 培养基控制技术
  青霉素可以借助多种碳源,普遍选取的碳源包括:玉米浆、棉子粉饼、皮粉,还需要补加无机氮源。前阶段可以使用苯乙酸,避免前期影响青霉素,同时严格控制铁离子的浓度。
  2.1.3 前体控制技术
  前期控制相比补料控制而言要简单很多,能够依据化学反应,将质量的作用规律反应出来,在前期只需要加入适量补料。在补料的发酵过程中,会残留一定量的发酵液在其中,进而增加...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抗生素的生产工艺的控制技术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抗生素的生产工艺的控制技术分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