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军训心得体会 > 内容

枣果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分析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9-21 04:05:29     阅读: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对云南省蒙自市6个主要枣树栽培品种储藏期的腐烂果实表面的病原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得到25株优势病原真菌,分别扩增得到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通过对ITS的生物信息学和系统发育分析,并结合菌落形态特征,鉴定病原真菌分别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曲霉属(Aspergillus sp.)、葡萄座腔菌属(Neofusicoccum sp.)和脉纹孢菌属(Neurospora sp.)。

关键词: 枣果; 采后病害; 病原真菌; rDNA-ITS; 生物信息学; 序列分析

中图分类号:S43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1-0070-0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01.020

鼠李科(Rhamnaceae)植物枣(Zizyphus jujube Mill)是中国的原产果树之一,已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1]。枣树在中国分布面广、适应性强、品种多、风味好,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已成为中国果树发展的新热点[2]。蒙自小枣是云南蒙自较为古老的地方品种,早在明末清初已有栽培记载[3]。蒙自小枣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重7 g。近年来,蒙自小枣以其外观亮、皮薄、肉厚且细腻、味特甜、口感好、品质佳、早熟(较国内其他枣种早熟半个月以上)等优势热销省内外[4],是蒙自三大果林经济作物(小枣、大枇杷、甜石榴)中单位面积产值最高者。

枣果的自然保鲜能力较差,在贮藏中果实极易感染微生物而引起腐烂变质失去商品价值,严重制约了中国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枣果采后病害可分为2种类型,一类是由于生理活动受到不适宜的外界条件干扰而造成的生理病害;另一类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理病害(侵染性病害)。据国内外文献报道,病原微生物可侵染枣叶片和枣果,枣叶片上的主要病害有枣疯病[5,6]、枣锈病[7]和枣叶斑病[8]等;枣果实主要病害有枣轮纹病[9]、枣缩果病[10]、枣黑腐病[11]、枣炭疽病[12]等。其中枣疯病、枣锈病和枣缩果病被称为枣树的三大病害。在果实储藏期,链格孢霉(Alternaria tenuis)、茎点霉(Phomaglomerata)等可引起枣果斑点性病害;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可引起枣果实腐烂。因此对采摘后的枣果致病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可以为科学...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枣果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枣果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分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