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述职报告模版 > 内容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防控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8-15 04:06:26     阅读:

摘要:对小反刍兽疫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小反刍兽疫的临床诊断要点和实验室诊断方法,旨在为有效保障养羊生产和羊肉市场供给,进一步做好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诊断;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11-0035-02

小反刍兽疫(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PPR),又名小反刍兽伪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1-3]。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1942年在象牙海岸首次发生该病,其后,非洲的塞内加尔、加纳、多哥、贝宁等有该病报道,此后,亚洲的一些国家也报道了该病。1992年,约旦的绵羊和山羊中发现了该病特异性抗体;1993年,以色列、沙特阿拉伯首次报道有小反刍兽疫发生。近年来,我国周边国家小反刍兽疫疫情多发,呈地方性流行。2007年,我国西藏阿里地区首次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2013年12月以来,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等省区先后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为了有效地诊断和防控该病,笔者对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防控措施进行了介绍,旨在为有效保障养羊生产和羊肉市场供给,进一步做好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1 病原

该病的病原为小反刍兽疫病毒,归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4]。与牛瘟病毒有相似的物理化学及免疫学特性。病毒呈多形性,通常为粗糙的球形。病毒颗粒较牛瘟病毒大,核衣壳为螺旋中空杆状并有特征性的亚单位,有囊膜。病毒可在胎绵羊肾、胎羊及新生羊的睾丸细胞、Vero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形成合胞体。小反刍兽疫病毒是有囊膜的病毒,自然环境下抵抗力较低,50 ℃ 60 min即可灭活;在pH<4.0或pH>11.0条件下失活;在冷藏和冷冻组织中能存活较长时间。醇、醚和普通清洁剂可以杀灭病毒,苯酚和2%的NaOH都是有效的消毒剂。

2 流行病学

该病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山羊比绵羊更易感,临床症状更严重。岩羊、野山羊、盘羊等野生小反刍动物和亚洲水牛、骆驼等可感染发病。小反刍兽疫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传播方式主要是接触传播,可通过与病羊直接接触发生传播,病羊的鼻液、粪尿等分泌物和排泄物含有大量的病毒,与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衣物、工具、圈舍和牧场等接触也可发...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防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防控.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