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述职报告模版 > 内容

观念形态与社会文本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4 12:03:22     阅读:

〔摘要〕 本文以对话方式集中讨论了文化研究的相关问题,涉及文化研究的历史发生学、批评主旨、研究对象等相关层面。作者指出,时代现实性与文本现实性是文化研究得以出场的历史逻辑,作为西学资源的理论话语形态和分析模式是其在中国大陆得以复制的历史性成因。本文亦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学界关于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的某些争议要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文化研究;观念形态;社会文本;意义生产

〔中图分类号〕I10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4)01-0181-07

〔作者简介〕刘 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广州 510420;

王晓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成都

610064。

文化研究在国内接受有年,相关的译著、论文、论著等成果以及学位培养方向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一些人文社科的传统分支领域也大量借鉴文化研究的视角进行了拓展,其中突出的是种族、性别与身份等相关范畴。每一种学术思想和方法论的出场往往会引发争论,这既是学术史的常态,亦是研究范式使然。鉴于国内学界对文化研究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因此,我们认为仍有必要展开专门的讨论,以厘清相关的命题。

王晓路(以下简称王):刘岩教授,很高兴有机会和你就文化研究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目前国内人文学科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在今天的环境中仍然是欠缺的,我想这样的学术对话或许能够更好地讨论一些相关的问题。

刘岩(以下简称刘):我也很高兴有这样的对话机会。人文学科的学术活动大多数为个体行为,但能够与学界同仁就共同關心的学术问题进行研讨,或许可以在相互启迪的过程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多样的处理方式。

王:文化研究同文学研究密不可分。传统的文学研究多为文本内部研究,即集中于纸质的、文字符号的文本,对其语音、词汇、句型、语篇、修辞、意象、人物、情节、叙事手法等一系列构成性要素进行分析,而对文本生产的环境、传播以及接受等相关问题,则一般不做深入的专项探讨。上世纪后半期出现的读者反应理论、新历史主义等批评视角其实也是对传统文学批评的重要补充,只是文化研究的关注点和覆盖面更为广泛。因此,一些人对文化研究不理解或不认可是很正常的。例如,一些人认为,文化是无所不包的宽泛用语,文化研究什么都研究也就什么都研究不了。然而,这种观点是从字面上理解的。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学者首先看...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观念形态与社会文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观念形态与社会文本.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