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领导讲话 > 内容

羊小反刍兽疫疫病的防治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8-15 04:06:25     阅读:

[中图分类号] S8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4-0236-01

1 前言

近几年来,羊小反刍兽疫在一些周边的国家呈地方性流行,频频发生,自从2007 年首次在我国的西藏地区出现小反刍兽疫疫情后,随后的2013年12月份至今,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等也接连出现了小反刍兽疫病,在当前严峻的形式下防控小反刍兽疫病工作在我国已经变得非常重要。

2 发病原理

2.1 病原

羊小反刍兽疫是一种严重传染病,该病是经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感染而引发的,俗称'羊瘟“。山羊、绵羊、羚羊等小反刍动物是其主要的感染对象,尤其对山羊来说感染率更高。这种病毒属于副粘膜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和牛瘟病毒、犬瘟热病毒、海豹瘟病毒等类似。一旦感染,动物的淋巴组织及消化道上皮组织会成为PPRV的主要攻击目标。这种疾病的病状表现有羊突然间体温上升,出现发热症状,与此同时伴有分泌物(从眼鼻排出),并且伴有羊的口腔内出现口疮(俗称口腔炎)、呼吸失调、出现干而短的咳嗽症状,病情严重的羊会出现腹泻和死亡特征。

虽然小反刍兽疫的临床表现较突出但病毒却不能在体外存活较长的时间,一般在56℃时病毒淤血、脾、淋巴腺内的半衰期位五分钟,70℃以上病毒就会马上失去活力。环境温度为4℃时病毒(PH7.2-7.9)较为稳定,此时的半衰期约为3天。但是如果病毒的PH值处于一定条件下(PH>9.6或PH<5.6),在该环境中病毒会迅速失去活性,那么羊也就不会得羊小反刍兽疫。

胎绵羊肾、胎羊和Vero细胞是病毒最易增值的场所,增殖的同时产生细胞病变形成合胞体。

2.2 传染源

一切被患病动物接触的物质都有可能成为传染源,如病患的分泌物和排泄物,身体组织等。如果草料和水或者器具被病畜接触过也应立即销毁,因为它们也会变成病毒的传染源。

2.3 传播途径

呼吸道和消化道是小反刍兽疫进入羊体内的主要途径。可通过与病羊直接接触发生传播,羊一旦感染羊小反刍兽疫病则它们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就会存在大量的病毒,如果母羊被该病毒感染,那么从它发病前1天到发病后45天内,病毒会一直存在于母羊的乳汁中,作为传染源的乳汁被小羊羔吸收后也有会感染病毒。目前关于冷冻羊肉的病毒存活资料还比较缺乏,因为病毒的存活率与肉品的PH值呈正比,所以肉品成为传染源的几率较低,体外环境更对病毒的存活产生不利影响。

2.4 易感动...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羊小反刍兽疫疫病的防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羊小反刍兽疫疫病的防治.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