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活动致辞 > 内容

连接大清国运的“永”字三桥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12-23 06:10:54     阅读: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三百多年前,在大清皇帝东巡路上有三座以'永“字命名的古老石桥,桥上每天车流不息,行人不断。皇帝东巡的队伍浩浩荡荡,运送'御物“的骡车不见尽头,过往官员骑马坐轿慢慢悠悠,传送公文的信使驿丁快马奔驰。狭窄的石板桥,桥下是湍急的河水,桥上有长长的骡车队伍缓缓有序地通过。这一切,犹如一幅幅风景画,就这样在大御路上演绎了三百多年的繁华。

九通石碑让永宁桥重见天日

永宁桥位于沈阳市东陵区前进乡大洼村的102国道上。沿沈阳二台子關帝庙和前进镇政府北行,跨过外环高速公路到一高岗处即见路边绿色指示牌上写着:'绿色通道,海口”哈尔滨(葫芦岛”铁岭段)。“这牌上指出的路正是昔日通衢之皇道,南北通行的人必须从大洼村前的这座名为'永宁桥“的小桥上经过。

永宁桥始建于雍正年间,桥名寓意太平安宁,是清朝各代帝王东巡的必经之路。始建之时,该桥为三孔石拱桥,中间一个大孔,两侧两个小孔。桥宽约8米,长约16米,用南方的青石建成,修建方法颇像赵州桥。1956年,该桥被拆除,拆下的青石大都被用作村中新修路旁的里程碑。青石桥被拆后,又兴建了木质桥,并改桥名为大洼桥。大洼桥又几经变迁,还曾改建为水泥桥。大洼村修建广场时,修建者偶然发现记载永宁桥清代多次修建重大事件的九通石碑,永宁桥这才得以重见天日。

在这些石碑的碑记上,比较完整地记载了从清雍正到民国年间历次重修永宁桥的内容。其中最早的一块是雍正四年(1726)的'重修大洼永宁桥碑记“,落款人有刘汉杰、朱天爵、董礼存等。接下来的是乾隆二十年(1755)、嘉庆十六年(1811)、道光五年(1825)、同治二年(1863)、光绪三十年(1904)、民国十六年(1927)的碑记。其中同治二年为'重修娘娘庙永宁桥碑记“,这说明大洼村当年还有一座娘娘庙,这一年是将庙与桥一起重修的。碑记上开篇写道:'雁翅平铺,虹腰远渡。九月成杠,十月成梁。神仙遗迹,古人流风。“从这里可见当年的永宁桥为彩虹一样的拱桥形状,桥两侧铺展开如大雁的翅膀一样。九月立桥桩,十月即成桥梁,建桥速度是跃进式的。民国十六年的'重修大洼庙宇永宁桥碑记“是时任吉林省省长的王树瀚所撰。王树瀚即为大洼村人。此碑记开篇说永宁桥'距省城北二十里,...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连接大清国运的“永”字三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连接大清国运的“永”字三桥.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