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讲话稿范文 > 内容

论新世纪文学批评中的本土话语再造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4 12:08:14     阅读:

摘要:本土话语再造是新世纪'学术之新潮流“,反映出新世纪文学以本土性话语替代现代性话语的范式新变。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书写中国故事、中国经验和中国问题,并进行本土理论建构是自觉地本土话语再造的具体呈现。新世纪的时代背景、文学生态、理论创新的呼唤以及现代汉语的未完成性是本土话语再造的出发点和驱动力。本土话语再造批评和研究的立场与标准应回到中国、回到文学本身,应在当下和本土标准对其进行建构与评价。

关键词:新世纪文学批评;本土话语再造;世界性;'转型中国“;现代汉语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18)09-0183-09

作者简介:余凡,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博士生(江苏南京210023)

新世纪以来,在文学创作、批评和研究上,以中国故事、中国经验和中国问题为表现对象的本土性话语替代了现代性话语,成为新的主导性的话语范式,'重新认识本土文化/文学资源倡导和实践,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思想文化潮流“。①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从强调中国经验到关注并表达更宽泛意义上的中国故事、中国问题,展现出中国作家和学者对扭转新世纪之前已存在的文学困境、促进文学新发展的持续努力。中国文艺在1990年代出现'失语症“现象,引发作家与学者对中国文学资源取径的'中与西“问题的持续性争论与反思,并为建立起属于中国、符合中国文艺传统与现状的文学表达体系、阐释体系和适合中国的新的文學价值标准而积极探索。作家和学者加强文学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联,热情记录当下中国的时代变迁,推崇'非虚构“创作,取得一系列具有浓厚本土化倾向的创作实绩和理论成果。创作上如莫言的《檀香刑》、铁凝的《笨花》、阎连科的《受活》、贾平凹的《带灯》、余华的《第七天》、格非的《人面桃花》、刘震云的《吃瓜时代的儿女们》、马原的《黄棠一家》、周大新的《天黑得很慢》、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郝景芳的《北京折叠》、梁鸿的《中国在梁庄》等。在理论创新方面,则有赵汀阳的'天下体系“②、顾明栋的'汉学主义“③、张江的'强制阐释论“张江:《强制阐释论》,《文学评论》2014年第6期。和王建疆的'别现代理论“王建疆:《别现代:主义的诉求与建构》,《探索与争鸣》2014年第12期。等。这些硕果是中国作家和学者对当下日新月异的具体社会形态进行的主动情感投射,体现出作家和学者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事件与问题的积极关注与审视,是中国作家和...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论新世纪文学批评中的本土话语再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论新世纪文学批评中的本土话语再造.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