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应用文书特点 > 内容

导师小组制对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研究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7-12 04:05:54     阅读:

摘要:依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大学本科教育'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的主旨。本研究针对医学专业创新人才导师制的实施模式进行探索,以科学问题为导向的导师小组制使传统'一对多“的教师”学生模式向'多对一“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导师制培养医学创新人才的实施方法提供了经验支撑。

关键词:医学院校;导师小组制;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8-0127-02

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最早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被牛津人自豪的称为'牛津皇冠上的宝石“,因其可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可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高校的重视。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中国万方等数据库,'医学+导师制“的文献数量达952篇,但有关导师制实施模式的探索并不多。研究分析,目前国内及省内部分医学院校已经实施了导师制,但需要考虑导师制实施阶段要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基础与临床专业导师相结合等问题,因此导师小组制对医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目前主要的导师制的实施模式

1.苏宁(2009)[1]及马磊(2014)[2]等研究分析,有的医学院校在高年级如大四大五阶段实行导师制,学生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和较高的认知能力,导师制主要在实习阶段实施较为可行。但实际上存在多数学生等学习完基础医学知识以后,就已经开始面临继续升学以及就业的压力,学生很难以静下心来开展课题的研究。而且,倘若导师指导的课题方向与学生意愿不相符,未等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就已经有了自我放弃的念想,则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及专业能力的提升。

2.孙琳(2012)[3]等研究分析,有的高校导师制的实施为分阶段的双导师制:第一阶段为基础课程带教学习,由任教基础的教师担任。第二阶段为临床课程带教学习,由临床带教的教师担任。两个阶段的教师分开带教,在各自阶段都有相关教师指导学习。虽然在不同阶段都有教师的带教指导,但是不同阶段的带教教师研究方向、课题不尽相同,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热情高、接受能力强,对基础...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导师小组制对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导师小组制对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