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应用文书范文 > 内容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9-10 04:04:56     阅读:

摘要 阐述了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据此对该病进行初步诊断,结合实验室诊断,可进行确诊。进一步就该病的防治和免疫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猪副嗜血杆菌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0-0163-02

猪副嗜血杆菌病(以下简称HPS)又称'革拉瑟氏病“(Gl?覿sser’s Disease),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以下简称HP)引起猪的一种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特征的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笔者发现本地养猪场均发生较多类似疾病,据初步调查,2007年,我市因病死亡的猪只,有18%~25%是由HPS引起的(原发和继发)。以哺乳、保育、生长育肥阶段的猪群为发病主体,以咳嗽、呼吸困难、消瘦、关节肿胀、跛行为主要临床症状,以浆液-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胸膜炎、腹膜炎等)和关节炎为主要病变的疾病正在日趋流行,尤其是当猪群处在断奶、混群、转栏、运输、寒冷等应激条件下,以及在高密度饲养和突发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情况下,该病的临床表现和危害更为严重。这给养殖场造成了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1发病情况

HPS只发生于猪,病原体可通过空气流动及猪之间相互接触传播,可见于整个生长阶段,主要影响哺乳仔猪及4月龄以内的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其中以5~8周龄的保育猪更为多见,也可影响2~4周龄仔猪。

仔猪在不同时期的感染取决于母源抗体水平和母猪排菌水平;仔猪被感染的比例随日龄的增长而增加,该病在保育阶段发生流行同母源抗体水平下降和饲养管理因素有关,由猪只的免疫状态、应激反应和侵入菌数等所决定。如拥挤、转群、换料、长途运输、天气骤冷等都可引起急性暴发。

本病在高度健康猪群发病很快(接触病猪后几天即发病)。发病率一般在10%~25%,严重时可达60%,如果处理不及时,病死率可达50%。反复遭受各种不良应激的猪群危害往往更为严重。个别卫生条件较好的猪场因不能执行全进全出制,也有类似的疾病发生,而且受影响的猪只年龄范围也显著增宽,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较高。耐过的猪生长发育不良,增重缓慢,常成为僵猪。

2临床症状

急性型:同圈或不同圈的许多猪只同时发病,往往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体温升高至40.5~42.0℃,精神沉郁,反应迟钝,食欲下降或厌食不吃,并伴有咳嗽,呼吸困难。个别猪只不表现症状而突然死亡,有的可能在1~2d内死亡,有的可能在2~4d内死亡,也有的转为...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