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考试试卷 > 内容

商品交易市场区位选择理论综述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3-01 06:53:08     阅读:


  摘 要:区位选择论是区域经济学、空间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等多门学科的重要理论来源。文章通过梳理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市场区位论的发展脉络为商品交易市场的区位选择提供参考,从而使商品交易市场的选址更加科学有效。
  关键词:商品交易市场 区位选择 区位因素分析
  区位论,又称区位选择论,主要研究区位决策主体在一定的区位动机驱使下,根据自己自身的需要和相应的约束条件选择最佳区位的行为,是区域经济学、空间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等多门学科的重要理论来源。
  一、区位论的产生
  区位分析最早起源于1826年,这一年德国学者冯>土能(Von>Thunen)提出了了农业区位论。他的研究为其他学者提供了基石,例如,韦伯(A. Webber,1909)开创工业区位论,沃尔特>克里斯乐(Walter Christaller)提出了中心地理论、欧林(Ohlin B.G)提出了区位贸易和生产布局理论、奥古斯特>乐驰(August>Losch)则因此开创了经济区理论,直到1980年新空间经济学的开创,克鲁格曼>保罗(Krugman>Paul)的理论为区位分析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邓宁的OLI模型
  随着区位分析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里丁大学的约翰>邓宁首先提出了商品交易市场(Commodity Exchange Investment)的区位选择理论。1977年,在他的著作《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和跨国企业:一种折衷方案的探索》里,开创性的从区位理论分析层面探讨了经济活动中的投资行为,随后商品交易市场区位选择理论(以下简称CEI)逐渐成为了热点。邓宁的市场生产理论将企业的市场生产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分为自身优势(Ownership Specific Advantages),区位优势(Locational Advantages),市场内部优势(Advantages of Internalize the market),简称为OLI模型。邓宁于1970年首次阐述了OLI模型,之后又分别于1981年、1988年、1993年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完善。以下论述来自其1993年的阐述。
  1.OLI模型。邓宁认为,企业在某地的生产水平是其OLI模型中三大优势的综合反映结果。自身优势(Ownership Specific Advantages)是指企业相对该地区其他竞争对手所具有的自身优势,例如专利优势、管理优势等。区位因素(Locational Advantages)是指企業所在地的自身优势,例如该地的各种成本较其他地区低廉、市场比较广阔、政府政策优惠较大等,这些优势有利于企业在当地市...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商品交易市场区位选择理论综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商品交易市场区位选择理论综述.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