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  学校管理公文 > 内容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的社会背景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2 18:09:14     阅读:

摘要:发生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既是蒋介石的御用文人陶希圣、周佛海等在白区发动的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文化围剿。同时又是一场中国共产党捍卫马克思主义地位的政治斗争。这场论战的发生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本文将主要对论战的缘起进行阐释。

关键词:社会性质论战;背景

作者简介:于丽娜(1984年12月生),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江苏师范大学法律政治学院2010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治文明。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3-0237-01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有一个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的重大课题: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1]发生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为我们指明了当时的国情。

发生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既是蒋介石的御用文人陶希圣、周佛海等在白区发动的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文化围剿。同时又是一场中国共产党捍卫马克思主义地位的政治斗争。这场论战的发生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或者说中国的'国情“)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但在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对这一社会性质的认识都是模糊不确定的,而最初指明中国社会的这一性质的,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1912年7月,列宁在《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一文中指出,当时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的,半封建国家“。[2] 1916年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一有名的著作中,又把中国列入半殖民地国家(或者叫做半独立国)。'列宁认为这样的国家是一种典型的中间形式,过渡的国家,帝国主义的争夺,使这些国家正在变成殖民地“。[3]列宁在这两篇文章中分别从半殖民地和半封建这两个方面概括当时中国的国情,还没有将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作为中国社会性质的一个确定的词汇。因而具体考察和界定中国社会性质这样的历史重任就必然落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

这个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是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的党,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的党。“[4]当时中共中央大多是根据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精...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的社会背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的社会背景.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