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  师德师风建设 > 内容

肠易激综合征研究现状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10-05 04:05:36     阅读: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09)13-0040-02

肠易激综合征(im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腹痛、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可资解释。IBS在患病机制上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医疗费用等均有很大影响。

1 肠易激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成果

有研究显示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病种和发病率居内科心身疾病的首位。本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我国为5%左右。总的来说IBS症状在人群中患病率在5%-25%之间,约占胃肠门诊2%~5%。患者以中青年居多,男女比例为1:2,其临床特点表现复杂,症状持续或间歇反复发作。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常见,西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健康人群10%~20%曾罹患此病。目前认为,IBS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是对多种生理性和非生理性刺激的反应性增高,而造成这些改变的机制则尚未完全明确。

2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IB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一般认为其是个体特异性、多病因的异质性疾病。

2.1 胃肠动力异常 消化道动力是IBS的直接因素。有人发现,以便秘为主的1BS患者的小肠传输时间显著延长(108.4±34.3)min,以腹泻为主的IBS患者的小肠传输时间显著缩短(67.4±19.6)min。有研究显示,IBS患者的结肠动力指数和高幅推进性收缩的均值和最大值均明显提高,结肠通过时间显著缩短,从而导致腹痛和腹泻。由此可见,胃肠动力的异常是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一大因素。

2.2 IBS与心理因素相关 IBS患者常有神经质、情绪激动、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异常。具有胃肠道症状的普通人群中,心理异常发生率高于无胃肠道症状的人群,IBS患者中70%有心理障碍。高保华等研究表明,在IB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个体内在的心理和个性特征,还发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较少自发地倾诉抑郁、焦虑情绪,更多的表现为躯体症状如胃肠功能障碍。还有人认为,精神刺激或心理因素导致伤害感受器的增加而导致感觉受体的敏感性增高,脊髓背角神经元的兴奋性增高,从而上传到中枢的感觉信号不同。所以,在认识心理致病作用的同时,心理疗法在IBS患者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

2.3 内脏感觉敏感性增高和脑-肠相互作用 脑-肠相互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内脏感觉异常迷走(和脊髓)传入神经经背角神经元把肠道信息传递人脑,此神经通路存在超...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肠易激综合征研究现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肠易激综合征研究现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