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  师德师风建设 > 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3 18:03:45     阅读:

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它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中国社会的需要和党的先进性的保持都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成功实践、党的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作用的发挥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价值契合则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成为了可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发展,它总是在不断地回答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面临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中前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在中国的命运和出路,又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命运和出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必要、何以可能是我们长期面临的历久弥新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述

马克思主义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人中国。作为一种在西方文化土壤中发展起来的理论学说,马克思主义在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生根发芽遇到了极为复杂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中国对马克思及其理论的介绍最早出现在1899年2月上海广学会出版的《万国公报》第121期刊载的《今世景象》一文中,此后直到1917年,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著作如《共产党宣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陆续被译成中文在国内传播。这一时期虽然只是零星、片段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但仍在一定程上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一批主张革命救国的知识分子从中看到了中国未来的曙光,他们热情讴歌和介绍十月革命,开始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8月,李大钊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较早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他在文章中指出:'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方面。例如民主主义的理想,不论在哪一国,大致都很相同。把这个理想适用到实际的政治上去,那就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有些不同。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宣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开始尝试着运用马...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