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  师德师风建设 > 内容

现代化、知识分子与《哥德巴赫猜想》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4 12:02:50     阅读:

访谈时间:2010年5月26日

访谈地点: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

再访谈时间:2011年12月

人物:周 明(原《人民文学》常务副主编,《哥德巴赫猜想》责任

编辑)

白 亮(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

白 亮:周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的访谈。我们这一系列访谈的主题是'编辑与八十年代文学“。'新时期文学三十年“是2008年以来文学界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当大家谈到1978年时,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当年轰动一时的一位'明星“””陈景润及一篇'名作“””《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猜想》(下文简称为《猜想》)是在《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上发表的,曾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学习陈景润,勇攀科技新高峰“成为新时期初期人们竞相传诵的口号。时隔三十多年,这一作品已近乎成为被遗忘的历史陈迹,也只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讲授和研究中被人提及,但这并不能遮蔽该文本及主人公在新时期初期这一特殊语境中的重要意义。作为这篇报告文学的责任编辑,您参与了作品的组稿、采访和编辑。据我了解,关于这篇作品,《人民文学》在社会背景、作品体裁和题材、选取对象、邀约作者等方面有着不少曲折动人的故事,所以,我们约请到您,请您给我们详细说说这个曾经辉煌的文本是如何诞生的,以使我们从个案中,经由对现实问题和历史细节的梳理来挖掘八十年代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品在问世过程中鲜为人知的故事,我们希求通过对当事人的访谈,为八十年代文学研究提供更加丰富和详尽的材料,也从中了解到八十年代文学多样的演绎方式或形态,以及包含其中的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诉求。

周 明:通过文学界的朋友,我也大致了解到,你们这些文学研究界的'生力军“在程光炜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对八十年代文学正在尝试着新颖、多元化的研究工作。'编辑与八十年代文学“正是其中一个颇有意义的研究角度,这并不是因为我自身是一个编辑,就极力鼓吹它,而是我也同样认为在八十年代,个人或群体的编辑思想与文学观念往往决定着一个刊物的基本风貌,而这个刊物又会对当时的文学场域产生不小的影响,可以说,编辑直接介入了文学生产的过程,它们共同置身在文学场域的有机结构中,形成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从这个角度上讲,我欣然接受你们的访谈,重新追忆和讲述当年的一些人和事,对我而言也是有趣而有益的工作。

好了,还是让我们回到访谈的主题上吧。《猜想》在当年可谓家喻户晓,它所创下的'轰动效应“,直到现...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现代化、知识分子与《哥德巴赫猜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现代化、知识分子与《哥德巴赫猜想》.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