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  师德师风建设 > 内容

Seminar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6-19 04:08:40     阅读:

摘 要:seminar引入中国多年,已日益成为高等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通过查阅近十年来国内学者研究Seminar教学模式的文献30余篇,从概念、发展、实施现状等方面入手,将所获文献进行简单梳理。

关键词:seminar;教学模式;综述

Seminar教学模式,指学生在教授的指导下,就某一课题结成小组,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教师自由地进行学术探讨,从而达到教学和科研的双重目的。笔者通过在CNKI中国知网上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2-2012)进行跨库检索发现:主题中含有"seminar教育模式"的论文共计35篇,其中题名中含有"seminar教育模式"的文章27篇。另外,在优秀博(硕)士论文库(2002-2012)中,主题、提名中均没有涉及相关"seminar教学模式"的硕博士论文,与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相比,我国目前对"seminar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还稍显薄弱。

一、Seminar教学模式的内涵界定

(一)seminar教学模式的渊源

Seminar一词源自拉丁文的"seminarium",原意为"苗圃"、"发祥地"。后演化为学生为研究某问题而与教师共同讨论的班级。Seminar纯粹是舶来品,早期的Seminar是出现在德国大学语言学领域的一种教学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育的发展,Seminar已被各国高等教育广为借鉴,其概念与内涵早已发生了变化。

当今国内学者对seminar教学模式做了大量考证与研究,对其历史发展初步形成了统一的观点。雷安军等就认为seminar教学模式产生于德国,最早见于1佛兰克创办的师范学校中。1737年,格斯纳在哥廷根大学创办哲学seminar,从而把seminar引入到大学。[1]但这一时期的seminar多数由个人创办,而且往往随教授的退休或逝世而自行消失,研讨的内容主要是对现成真理的阐释,不重视研究。直到1810年,洪堡创办"现代大学之母"-柏林大学,[2]贯彻"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下,才使得seminar由原生性的含义发展为带一种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3]对seminar渊源的研究虽在学术界大体形成统一观点,但还是不乏有个别声音,如杨超、邢新、薛春雨等人认为seminar源于英国,后广泛流传于世界其他国家。[4]

(二)seminar教学模式的内涵界定

Seminar产生之初,就被界定有两种内涵,一种是作为一种组织结构,即"研讨班",另一种是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译为"研讨课"。seminar教学方法显示出的优越性,对传统教学模式造成巨大的冲击,学者们在研究时逐渐倾向于第二种职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将"s...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Seminar教学模式研究综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Seminar教学模式研究综述.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