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  师德师风建设 > 内容

论具身师德学习路径的理论基础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3-02-22 11:20:05     阅读:

刘乔卉,吴宇航,周琬琦,裴 淼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

新时代教师应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自2018年以来,《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均明确提出要将师德规定为教师培养和考核的首要指标。[1-2]可见,师德已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2022年教育部最新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中强调,应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创新师德教育方式,激发教师涵养师德的内生动力。[3]相比师德教育的被动性,师德学习更具主动意味。目前,为了保障师德学习的长效机制,创新型师德学习路径的建构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然而,现阶段的师德学习路径仍存在偏差,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集中培训等方式接受有关师德知识与规范的单向传递,其身体体验与情感共鸣常被忽视。[4]同时,以往有关师德学习的研究主要依赖于国内外哲学文献中对道德教育的论述来构建道德学习的知识,[5]其共同特征是虽构建了内部逻辑自洽的师德学习路径,但仍缺乏坚实的、跨学科的理论依据。由此可见,目前尚缺乏将师德知情意行统一起来的、跨学科的师德学习路径研究。

此外,师德学习的长效性作为政策关注的要点,却是实践操作中的难题。原因其一在于外在规范与个人德行的双重要求已造成了教师践行师德的沉重压力,但目前偏重于知识灌输的师德学习路径忽视了教师主体地位及身心特点与需求,难以取得实效与长效;
其二在于师德的抽象性本质让教师难以将抽象的教师德行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相互关联,一线教师在师德学习后仍对师德要求处于一种'耳熟能详“,却很难自主、有意识地践行的状态。师德学习是教师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缺乏二者深度匹配的师德学习势必无法保证其实效性与长效性。[4]

由此可见,现阶段需回归教师个体作为'人“的本质,关注教师在师德学习中的身体体验与情感共鸣,如学者们提出具身道德主张,[6]将身体体验作为构建道德知识的重要源泉。[7]具身学习路径的涉身性、情境性和具象性也让师德学习从离身到具身的转变成为可能。因而,作者团队在先前研究的系列发表中首次提出了'具身师德学习“这一创新概念以及进阶概念'具身师德学习路径“,后者是指具身师德学习的轨迹,即教师从何处出发,经过何种学习阶段(身处何种具身学习情境、参与何种具身学习方式、学习何...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论具身师德学习路径的理论基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论具身师德学习路径的理论基础.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