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课下载 >  党建材料 > 内容

“中国制造”的美丽与伤痕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1-08 04:19:50     阅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jzk/zjzk201401/zjzk20140106-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jzk/zjzk201401/zjzk20140106-2-l.jpg
  中国经济十大群像>制造业
  2004年的时候,全世界都在讨论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话题。如今,10年已过,这个问题有了肯定的答案。
  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而且突破了众多技术难关。从2009年开始,中国装备制造总产值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并在国际市场开疆拓土。
  创刊10年来,《中国经济周刊》见证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崛起,以及一个个产业在'野蛮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磕碰、冲击、纠结与成长。
  格力的奇迹
  '我叫董明珠,可能有的人认识,有的人听说,我觉得这不重要,因为董明珠能够今天站在这里讲话,是因为有了格力,所以希望大家每个人都记住我们格力。“
  2004年初,董明珠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并不是谦虚,那时候她的名气并没有今天这么大,格力也只摸到百亿规模的门槛,在空调行业刚刚崭露头角。
  很多人开始对董明珠印象深刻并不是因为这番话,而是在3个月后,她与黄光裕的对抗。2004年,由于董明珠激烈反对国美等大卖场的低价倾销策略,格力与国美分道扬镳。
  看客们都认为,离开国美,格力必死无疑。但是接下来的日子,格力并没有走下坡路,反而过得更好。他们开始自建销售渠道,这在当时家电渠道商极为强势的背景之下,几乎不可思议。
  2006年,董明珠在《中国经济周刊》署名发文《企业要有'工业精神“》,在文章中,董明珠首次提出了制造业企业要有吃亏的'工业精神“,要在技术创新方面多干实事、长期作战,要耐得住寂寞;另一方面,要对未来负责,不仅关注现实的消费需求,更要关注消费者的根本需求。
  在当时人人想赚快钱的年代,这种'吃亏的工业精神“似乎不合时宜,但事实是,董明珠的远见和智慧再一次让格力在家电行业腥风血雨的竞争中独活在一片绿洲之上。
  有远见的企业不会遇到冬天,如今,在中国家电行业整体负增长的萧条环境下,格力销售额年均增200亿无压力,...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中国制造”的美丽与伤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中国制造”的美丽与伤痕.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