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课下载 >  党课心得体会 > 内容

一种平菇褐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8-07 04:33:08     阅读:

摘 要:本文将从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褐斑病中分离纯化的240多个菌株中,选出使平菇褐斑病发病快且病情严重的菌株PG1702,对其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G1702为引起平菇细菌性褐斑病的病原菌;显微形态的观察和扩增出的16S rDNA序列与GenBank比对结果表明菌株PG1702为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 Paine)。

关键词:平菇;褐斑病;托拉斯假单胞杆菌

我国作为食用菌生产大国,总产量约占全世界的70%以上,而平菇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栽培种类。最近几年北方平菇种植地区平菇褐斑病大面积发生,此病一旦发生,传播迅速,很难防治,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褐斑病已经影响了菇农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快对褐斑病的研究、探索有效的预防控制手段迫在眉睫。本研究将形态鉴定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对引起平菇褐斑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旨在为进一步研究该病害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平菇褐斑病菌株: 2007年8月~2008年10月,从辽宁、山东以及北京周边地区采集大量平菇褐斑病病样,共分离纯化了240多个菌株。

平菇:品种是397,由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张金霞老师提供菌种,本实验室栽培。

1.2培养基

NA培养基:牛肉浸膏3g,蛋白胨10g,NaCl 5g,琼脂18g,蒸馏水1000mL,pH7.0。

KB培养基:蛋白胨20g,甘油10g,MgSO41.5g,K2HPO41.5g,琼脂15g,蒸馏水1000mL,pH7.2。

LB培养基:蛋白胨10 g,酵母膏5 g,NaCl 10 g,蒸馏水1 000 mL,pH 7.0。

平菇培养料:棉籽壳86.8%,麦麸13%,生石灰0.2%,含水量58%。

1.3平菇栽培方法

采用23 cm×35 cm的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料量1 kg。养菌期间,温度、相对湿度控制在25 ℃、65 %左右,发菌天数约为25 d。出菇期温度控制在12~17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给予散射光照,适当通风,当子实体直径生长到1~2 cm左右时开始接种试验。

1.4致病性测定

将根据参考文献[1]分离纯化的菌株在NA平板上25 ℃培养72~96 h,将细菌刷下配置成3×108个/mL的悬浮液20 mL,待平菇子实体直径为1~2 cm左右时,用毛笔将1 mL菌悬液均匀涂抹在子实体上,针刺法接种[2],设置清水对照,3次重复。接种后保湿24 h[2],之后进行常规管理,并开始观察发病情况,选出使平菇褐斑病发病快且病情严重的菌株。

1.5病原菌微观形态观察[3...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一种平菇褐斑病病原菌的鉴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一种平菇褐斑病病原菌的鉴定.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