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研报告 >  调研报告心得体会 > 内容

骨科患者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9-21 04:05:06     阅读: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目的:对骨科患者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进行分析。方法:以2010年1月-2017年2月在某医院进行治疗的200例骨科血流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对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结论:在骨科血流感染的患者中,最长将的病原菌是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因此,在临床上应该进一步强化强骨科病房感染防控措施,以便于降低骨科患者血流感染病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骨科;血流感染;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中图分类号】R446.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3-0-01

血流感染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和毒素侵入血循环,引起全身感染、中毒和炎症反应,并进一步可能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是具有较高病死率的重症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创伤性诊疗技术的大量开展、人工装置的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和激素的广泛应用,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菌构成种类不断变化,耐药性不断增加。定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监测细菌耐药性,有助于临床医师掌握本地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以便恰当选用初始治疗抗菌药物。本研究对医院近年来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本研究对2012年1月-2017年12月某医院200例骨科确诊BSI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骨科(包括创伤骨科、手外科、矫形骨科、脊柱外科、小儿骨科及骨肿瘤科)住院患者发生BSI的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BSI诊断参照《血流感染实验诊断与临床诊治》和《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操作规范》。入院48 h后血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并伴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一项:①体温> 38 ℃或<36 ℃,可伴有寒战;②有入侵门户或迁徙病灶;③有全身感染中毒癥状而无明显感染灶;④收缩压<90 mmHg(1 mmHg=0.133 kPa)或下降超过40 mmHg。对同一患者多次连续培养相同病原菌只分析首次分离菌。复数菌BSI指48 h内血培养分离出2种及以上病原菌,或同一患者住院期间反复复发生的不同病原菌所致BSI。

1.2.2 血培养污染菌 至少应具备以下一项:①无...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骨科患者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骨科患者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