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研报告 >  调研报告心得体会 > 内容

柯俊:百年韶华,钢铁人生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4-17 08:17:43     阅读:

101岁的柯俊院士走了,'贝茵体“先生走了··或许在你听来,这位与中国钢铁事业相伴数十年的科学家,如'贝茵体“一样,觉得陌生。他被称为中国冶金界的'一代宗师“。

上个世纪中期,柯俊首次提出钢中贝茵体转变的切变位移机制,证明其与珠光体、马氏体不同的相变,后来在国际上形成了关于贝茵体相变的'切变学派“。他被国际同行尊称为'贝茵体先生“(Mr.Bain)。

他只想回国为万千人民服务

1917年6月23日,柯俊出生于吉林长春。193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48年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并获博士学位,后获得终身讲师任命。由于柯俊关于貝茵体的研究成果举世瞩目,美国、德国和印度等国的科研机构先后向他发出邀请,他都婉言谢绝。

他对邀请他去工作的美国芝加哥大学金属研究所教授史密斯说:'我来自东方,那里有成千上万的人民在饥饿线上挣扎,那里一吨钢的作用,远超过一吨钢在英美的作用。“

1953年他携妻儿回国。1954年,柯俊进入北京钢铁工业学院任教,从此再没离开过这一岗位。20世纪50年代,他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金属物理专业,参与创办了第一个冶金物理化学专业。20世纪70年代后,他又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史(工学)博士点。

学风严谨、淡泊名利、提携后辈,柯俊院士为广大科教工作者做出了榜样。

坚持不懈,铸就'钢铁高峰“

20世纪50年代,柯俊首次观察到钢中马氏体形成时基体的形变和对原子簇马氏体长大的阻碍作用;20世纪80年代,系统研究铁镍钒碳钢中原子簇因导致蝶状马氏体形成,发展了马氏体相变动力学,并指导开展微量硼在钢中作用机制的研究。他领导并亲自参与中国冶金史的研究,阐明中国生铁技术的发明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作用,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几十年从事合金中相变的研究中,柯俊在钢中首次发现了贝茵体切变机制,是贝茵体切变理论的创始人,这便是'贝茵体先生“(国际上称之为Mr.Bain)这一称号的由来。

一直到90多岁,这位'贝茵体先生“仍然每天上班,参与教学改革,到大学和研究所与同事交流。他骑着一辆破旧的二八式自行车,穿过校园来到自己位于主楼的办公室,这栋老建筑比他还要小40多岁。

钢铁在柯老的人生中搭起一个又一个高峰。直到8月8日去世,这些高峰才停止延伸。

桃李遍天下,他是科学家更是教育家

他是中国冶金史研究的开拓者、是钢铁科学与技术的集大成者,还是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北京科技大学科...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柯俊:百年韶华,钢铁人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柯俊:百年韶华,钢铁人生.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