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写作材料 >  财政 > 内容

中药产地加工规范化研究进展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3-19 06:52:37     阅读:


  关键词:中药产地加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综述
  中图分类号:R2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2-0106-04
  中药产地加工是指药材采收后进行挑选、冲洗、粗切、浸漂、蒸煮、发汗、熏烤、干燥等初步加工过程。药材采收后会发生细胞缩水、破裂、变性、酶解、后熟、干燥等变化,通过产地加工不但可以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位,还可以杀青灭活、减毒、干燥,提高药材质量,利于包装、运输、储存等。在我国常用的中药材中,需要进行初加工者约占70%。目前,由初加工环节引发中药饮片质量问题屡见不鲜[1]。因此,中药材的质量高低,除了受到其品种、产地、采收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外,与产地加工方法是否适当也有很大的关系,开展中药产地加工规范化的研究是保障中药质量的源头环节。为了总结经验,促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深入推广实施,笔者对近10年来国内有关中药产地加工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
  1 加工方法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1.1 拣、洗
  拣、洗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位。传统的加工方法有挑选、冲洗、去皮、去芦头、去须根等。研究发现,桔梗的须根、外皮及芦头中的桔梗皂苷D含量均明显高于主根,浙贝母的生物碱含量以鳞叶外皮、花蕾为最高,芍药属植物中芍药苷含量大部分集中在根皮,传统的去皮加工并不合理[2]。又如'刮丹皮“的产地加工方法是'抽筋刮皮“,即趁鲜刮掉外表皮,抽出木质部。实验表明,木质心有效成分含量低,抽去木质部利于提高牡丹皮质量,减少干燥时间,但牡丹根外表皮是醇溶性浸出物和丹皮酚含量最高的部位,刮去外表皮,则降低了牡丹皮质量。传统经验认为丹参采收'忌水洗“,如果丹参采收后立即水洗并趁鲜切制,不仅费水费时、流失水溶性色素等成分,而且由于含水多,鲜切断面呈铁锈色,干燥后呈黑紫色。研究表明,丹参采集后,先晾晒使其失水20%~30%,堆积发汗,风干至失水40%~50%,剪掉根头、残茎,过筛,风选,切厚片,80 ℃烘干或风干,可避免水洗造成的成分流失,饮片外观紫红色,原儿茶醛含量高[3]。
  1.2 硫磺熏蒸
  中药材生产加工时,有的品种因难以干燥而变质,有的收获时遇阴雨天气而大量腐烂。采用硫黄熏蒸中药材有很好的防腐烂、促干燥作用,并具漂白作用,使成品色泽美观,但长时间的硫磺熏制会影响药材的性、味。硫熏后多呈咸、涩、酸味,药材自身的香气和味道减弱,有的质地呈皱缩干枯状,且其残...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中药产地加工规范化研究进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中药产地加工规范化研究进展.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