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写作材料 >  银行 > 内容

浅议通识教育背景下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7-17 04:06:48     阅读:

摘要: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不同,通识教育更多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更多关注的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通识教育的目的是构筑医学生的人文底蕴,注重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社会责任感、良好医学道德的高素质人才。目前,很多医学院校都开展了通识教育,虽然现在的通识教育还存在很多共性的问题,但是通过完善通识课程体系、加强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改进通识课程教育教学方法等提高通识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真正实现通识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关键词:通识教育;医学;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031-02

通识教育的理念最初由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A.S.Packard)教授于19世纪初首次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大学的学术分科过于专业,知识体系被严重割裂的现状,根据这个目的,开展通识教育应该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对本专业以外学科的认识和了解,能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自从20世纪开始,欧美大学已将通识教育作为必修科目。

目前,大家对于通识教育的概念并不统一和确切,其中,当代著名教育家李曼丽教授在参考和综合国内外学者对通识教育的表述后,提出了通识教育的如下内涵: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1]。

随着医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也对医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医学人才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形成良好的人文价值观,同时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社交能力,从而满足不同医学对象的需求。2009年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医学院校要根据现代医学模式和我国卫生服务的发展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适时修订各类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医学知识相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建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着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加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浅议通识教育背景下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浅议通识教育背景下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