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写作材料 >  会计 > 内容

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5-11 04:07:32     阅读: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本院从2012年1月到2013年4月确诊为脑梗死疾病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血塞通+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丹参,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科学的药物治疗以及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脑梗死;血栓通;康复训练

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血液循环不良,缺氧、缺血致使出现软化坏死[1,2]。其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据临床实验证实,血塞通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可以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血沉速度,避免形成血栓,是临床上治疗脑梗死患者的首选药物[3]。与此同时,对脑梗死患者给予康复训练,可以促使患者康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现抽取脑梗死疾病的40例患者,在给予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血塞通治疗与康复训练,并将其治疗效果与同期抽取的仅给予常规治疗和丹参治疗的40例患者进行对比,具体的治疗与对比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从2012年1月到2013年4月确诊为脑梗死疾病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最小的是38岁,最大的是70岁,平均(513±19)岁;病程最短的是2 d,最长的是19 d。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6~69岁,平均(517±14)岁;病程最短的是2 d,最长的是17 d。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根据其实际病情,给予降脂、降糖、降压药物治疗,与此同时,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

121 治疗组 治疗组的40例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和早期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抗凝血药物,阿司匹林,100 mg/d;静脉注射血塞通,400 mg/d。康复训练:在患者入院后便开始实施康复训练,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合理的训练内容,其中包括床上...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